王、帝、祖、宗xa0xa0xa0為何中國皇帝稱謂那麼多?
余宗翰
2016-12-11 09:00

中國人對稱謂有種特別的偏執,不僅對親戚有很嚴密瑣細的稱呼系統,官名、皇帝稱謂更是複雜繁多。想必大家在學中國史的時候會很納悶,一樣都是皇帝,為什麼從先秦至明清有那麼多不同的稱謂,如周幽「王」、漢高「祖」、吳大「帝」、唐太「宗」。到了明清又變成兩個字的稱號,比如洪武、崇禎、康熙、乾隆。到底在搞什麼?

 

先搞懂諡號與廟號

 

前面說過了,中國人十分重視稱謂,據考據,在周代中期就出現了為帝王、貴族與賢人議定稱號的制度,那個稱謂叫做諡號。所謂的周幽王、楚莊王、秦穆公、晉文公等先秦時代的稱呼,中間那個字就是那些帝王諸侯死後臣下依據他們生前的作為所議訂的諡號。先秦時候皇帝叫做「王」。

 

而廟號,是帝王或諸候在祭祀先祖立牌位時給先祖議訂的稱號,稱為「X宗」。這個通常只有宗族內的人在祭拜時才會使用,是更隱諱的稱謂。廟號的給予比諡號慎重,最早只有賢良的帝王才有此殊榮,後來到了唐朝才慢慢放寬,只要當上皇帝都有廟號,除非是短命或正統性不被認可的皇帝才不訂廟號,比如被明永樂帝篡位的明惠帝,他的正統性被永樂帝否定,因而沒資格上廟號。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訂定的諡號都是帝王死後給後人叫的,中國人跟西方人不一樣,習慣上不會直稱別人名諱,所以都會稱他們死後的諡號或廟號,直接稱呼皇帝的名字是現代人才有的習慣。而不管是諡號或廟號制度都一直延續至清末。

 
 

秦始皇的破壞與承先啓後

 

前面說過,諡號與廟號都是帝王死後,臣下依其生前的作為議訂的。不可一世的秦始皇無法忍受這種「下議上」的行為,把這兩種制度都廢除了,他規定,秦朝皇帝的世系以他為首往下以數字遞延,也就是始皇帝、二世皇帝、三世皇帝... 所以,秦始皇可不是贏政的諡號,而是他獨一無二的名號的簡稱。秦帝國只傳了兩代,漢朝建立後又恢復諡號與廟號制度。

 

說到皇帝,這個名字就是秦始皇創立的,不然以往國君是稱王的。所謂王,依造字理論來看,是指能夠連結天、地、人三界的賢人,而「皇」、「帝」都是比王更尊貴的稱呼,秦始皇自認高過歷來君主,所以給自己創造更尊爵非凡的「皇帝」,而這個稱號就被後世延用了,王這個稱謂成為次一等的稱謂,通常賜給皇室成員。

 

 

漢武帝創立年號制度

 

到了漢代,帝王的諡號、廟號制度定下規範。諡號上稱為「X帝」、廟號上稱為「X宗」,而若為開國君王,則不管諡號或廟號通常都會稱「X祖」,如漢高祖(諡號)、宋太祖(廟號)。

 

到了漢武帝時,皇帝的稱號又多了一則,就是年號,用來紀年。具體事例大家參考日本天皇的紀年法就知道,那就是傳自中國的。一個皇帝一生中可以訂下多個年號,雖然改訂年號是慎重的,但基本上是看皇帝高興,如果皇帝就是任性,他想要換年號臣下也很難阻止,只是這麼一來就會造成老百姓追溯年曆時的不便。

 

 

由諡號轉向廟號

 

剛開始,諡號都謹守品評帝王作為的準則,公正地上美諡或惡諡,如果表現不好,貴為皇帝也會被臣下賜與很難聽的諡號,如周幽王、周厲王。但隨著皇帝權力不斷加大,誰敢上惡諡呢?所以最後只剩下美諡與平諡。更糟的是,諡號從本來的一個字,變成兩個字,變成好多好多字,造成後代史家指稱的不便,以唐太宗來說,他的諡號不斷被子孫加長,最後變成「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最後史家受不了了,儘管照原本的習慣對帝王的稱呼以諡號為主,但為了指稱方便,自唐代開始改稱廟號。這個慣例延續至清朝覆亡。因為諡號品評帝王的用義蕩然無存,就由廟號承接了「一字褒貶」的功能,不過到了宋代廟號的惡諡也消失了。

 

一般來說,聖、文、高、太、宣、孝等字代表的是開國之君或好皇帝,而惠、懷代表庸懦無能,憲宗通常是中興之主,靈、神比較有意思,代表荒唐或高深莫測,不知道皇帝在想什麼,最好的例子就是明神宗。

 

 

明太祖的一帝一年號制度

 

很多人對明太祖朱元璋的印象很差。的確,朱元璋是個嗜殺的帝王,但他是個很注重民生疾苦的帝王。比如說,因為中國近乎變態的避諱習慣,如果有人與帝王撞名,原本的名字都得改掉,朱元璋為了讓民眾省掉這些麻煩,訂下一個規矩,以後朱家皇帝的孩子都要用冷僻的字取名,所以明朝皇帝的名字都很怪。

 

而朱元璋另一個便民的規矩是,以後皇帝一生中只能有一個年號,方便人民紀年。而這個規矩被清朝皇帝延用了。所以說,明清皇帝都是一帝一年號(唯明英宗例外)。可能是稱呼年號比較方便吧!後人稱呼明清皇帝時常常用年號,所以反而少人知道永樂帝叫明太宗、康熙叫清聖祖、乾隆叫清高宗。但比較不有名的明朝皇帝通常仍稱呼廟號,如明憲宗、明宣宗、明武宗等等。

 

總結,一般的習慣上,先秦稱「王」;秦朝稱「始皇」、「二世」;漢代至隋代稱「祖」、「帝」;唐代至清代稱「祖」、「宗」;其中明清兩代習慣稱「年號」,尤以清代為甚。很複雜吧!

 

(所有圖片均取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