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基本原則:治理是一項團隊運動
kyle/張詠晴編譯
2019-05-15 17:04

 

好的技術不僅僅是純粹的獨創性的產物;它反映了做正確事情的意願。如果區塊鏈想要超越技術邊緣,進入主流,鞏固一個更加信任和透明的世界的連結,我們作為創新者必須堅持一系列的理想。

 

在IBM,我們的工作一直遵循以下區塊鏈原則:

 

  1. 開放型更好
  2. 許可式(Permissioned)不意味著私有(private)
  3. 治理是一項團隊運動
  4. 共同標準就是常識
  5. 隱私是最重要的

 

治理是一項團隊運動

 

為了確保網路服務於所有參與者,並以反映每個獨特用例的方式進行管理,同時防止過度集中的影響,企業區塊鏈必須採用分散式和透明的治理。企業應該選擇一種自動提供一個與網路連接的民主結構,內置隱私和許可功能。應該明確規定誰可以加入以及如何加入網路的規則,以及哪些參與者可以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的指導原則,比如帳本營運者。

 

實際上在網路中運行節點並參與驗證交易的信任錨(Trust anchor)應該分布在多個參與者之間。一般來說,一種可信治理模型至少需要三個指定的信任錨,但是網路可以從擴展帳本持有者的數量中獲益。治理框架還應該考慮網路的資金模式,不管它是由會員費、帳本營運商還是介於兩者之間。

 

示例:加拿大SecureKey Inc創建的Verified:Me身份網路,已邀請加拿大主要銀行作為託管節點和驗證網路交易的信任錨參與該網路。SecureKey創建了一個治理模型,該模型涉及到其組成工作組之間正在進行的檢查和平衡。

 

共同標準即常識

 

為了幫助阻止網路過時,防止供應商鎖定,並培育一個強大的創新生態系統,企業區塊鏈應該圍繞共同標準構建,並考慮到互操作性。關鍵的是,這還需要雲端平台的互操作性;供應商應該在參與者已經有數據的地方滿足他們。雖然大多數區塊鏈網路目前存在於孤島中,但人們普遍認為,該技術正在發展為支持一種網路的網路。

 

促進這種互操作性的第一步是透過註冊表(如Hacera Unbounded)使區塊鏈彼此可見。此外,區塊鏈網路應該定義和發布它們的數據模型和策略來進行更改。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這些都應該建立在行業標準之上,或者利用許可式訪問的API。

 

示例:去中心化身份基金會(DIF)定義了一組規範,說明如何識別組織、人員和數位資產(稱為DIDs),從而能夠跨區塊鏈(和非區塊鏈)網路識別實體。Hyperledger與企業以太坊聯盟(EEA)在Burrow(一個模塊化的區塊鏈客戶端)和Token Taxonomy Initiative(一個標準化區塊鏈代幣的項目)等領域的合作正在促進這些聯繫。

 

隱私是最重要的

 

為了保護平台上的個人和企業數據,企業區塊鏈上的參與者應該被授權控制誰可以查看他們的數據,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查看他們的數據。此外,雖然沒有單一參與者可以「擁有」區塊鏈網路,但是對駐留在其中的數據的權利,應該始終屬於創建者。任何API都應該以編程方式擴展相同的許可式訪問。區塊鏈網路也必須遵守隱私規定,如GDPR。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意味著任何個人數據都應該保持鏈下。

 

例如:IBM Food Trust是一個旨在確保食品安全、新鮮和可持續性的區塊鏈網路,它使沃爾瑪(Walmart)、家樂福(Carrefour)和Driscoll’s等品牌能夠利用共享數據,在保護每個成員專有訊息的同時,實現各種供應鏈效率。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IBM:押注區塊鏈多年之後,我們總結出了區塊鏈五項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