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總署(NASA)5月10日宣布,克卜勒(Kepler)太空望遠鏡又發現了1284顆系外行星,使得該項目所發現的系外行星總數增加一倍,離人類在宇宙尋找「另一個地球」的目標又近一步。
去年7月24日,NASA 曾宣布確認一顆名為「開普勒452b」的行星,並認為它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發現的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
「這給予我們希望,在某個地方,圍繞類似我們太陽的恆星,我們最終可發現另一個地球。」NASA 華盛頓總部首席科學家 Ellen Stofan表示。
NASA 還表示,本次開普勒太空望遠鏡還發現了100多顆圍繞恆星運行的行星,其體積與地球類似。此外,還在「宜居帶」內探測到了9顆小行星。宜居帶是指與恆星有合適距離的一個環帶,行星接收到的能量恰好允許液態水存在其表面。
加上去年7月宣布發現的12顆宜居帶內行星,本次發現使得目前已知的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系外行星增加至21顆。
協助 NASA 為開普勒發現的行星編制名錄的 SETI(地外智慧生物搜尋)研究所科學家 Jeffrey Coughlin 表示,本次宣布的1284顆新的系外行星已獲證實的準確性高達99%,它們幾乎可確定都是系外行星。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自2009年3月發射升空,是 NASA 首個在宜居帶或接近宜居帶尋找類地球行星的任務。在目前已探測到15萬顆恆星周圍,開普勒望遠鏡通過觀測恆星亮度中出現的週期性變暗,來尋找附近是否有可以支持生命的行星存在。
首先被確定存在的就是去年7月宣布的開普勒452b。它距離地球1400光年(即光速行走1400年的距離),繞着一顆比太陽質量多4%、亮度高20%、年齡大15億年的恆星運轉,與恆星的距離跟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相同;其直徑比地球大60%,還可能擁有厚厚的大氣層和大量的水。同時考慮恆星相似度的話,科學家認為它確實可以被稱為「另一個地球」。
開普勒項目小組副組長 Natalie Batalha 表示,根據最新的計算結果,在銀河系可能存在幾百億顆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
不久前,著名科學雜誌《自然》(Nature)於5月2日也發表一份國際天文學家團隊的研究報告,稱近期發現了三顆距離地球約40光年的行星,其體積、質量以至溫度均與地球相若,也具備讓液態水形成的條件,意味三顆行星可能存在生物或適合生物居住。
而這些遙遠的「可能適合居住」的行星如何能夠為人類所用,也成為科學家們關注的話題。今年4月,英國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俄羅斯科技業投資人米爾納(Yuri Milner)、Facebook創辦人祖克伯(Mark Zuckerberg)聯合宣布了「突破攝星」(Breakthrough Starshot)太空探索計劃,將開發出飛行速度高達光速五分之一(時速約2億公里)的微型太空探測器「奈米飛行器」(Nanocraft)。探測器一旦研發成功,將能大大縮短實地考察其他星系的進度:要抵達距離太陽系最近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Alpha Centauri)星系,只需要20年。
本文獲端傳媒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