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連吃屎都有人認真實驗
專欄作家仇勇
2015-10-09 12:17

 

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大家不吃屎是不是僅僅因為屎聞著臭?

 

畢竟大家都沒吃過沒人知道味道,但是臭豆腐也很臭,說不定屎其實很美味呢?那樣人類豈不是幾億年來都和一樣美食失之交臂了麼?

 

楊小草,因為屎評家的身份而火真不是令人高興的事…

 

這是一個好問題。(教授起手式)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它本身不好吃。其次,就是它的本質是食物殘渣等各種被榨干利用價值的東西,沒有必要去吃它。即使是一個飢餓的人,也不會。因為你不但得不到營養反而要消耗能量去消化它。除非,遇到電鋸狂魔逼著你吃,不吃鋸你一條腿那種,我肯定去吃,前提是少於3斤!!!我tm平時飯量也才2兩啊喂~

 

最後,本著知乎的認真精神,我要去實踐一下到底好不好吃。

 

~我是萌萌的分割線君~

 

吃完回來答。

 

用一次性筷子挑了一點,猶豫了半分鐘還是放到了嘴裡。

 

首先濃濃的苦味,細細感受還發現有點酸,舌尖一卷有些粗糙的感覺,就像捏一把泥土一樣。

 

然後就馬上吐掉,再漱幾次口。

 

不放心又漱了幾次口。

 

確認存活,確認沒有後遺症。

 

 

以上是我在「知乎」上,看到最奇葩的一個問答。

 

中國知識問答網站「知乎」,鼓勵對所問問題有過經驗或從業人士來回答,並通過「贊同票」讓有價值的回答排前,從而有效地對資訊進行篩選。

 

這的確是知乎提倡的「有經驗」的實證精神,因為回答者真的去嘗了一下大便的味道……這個回答在知乎上得到了1259個贊同票。

 

知乎是新媒體,但卻與古典媒體甚至自媒體的內容生產方式不同。黃繼新是知乎的聯合創辦人之一,他在總結知乎的秘密時這樣告訴我:「知乎不掌握內容,而是掌握內容生產的工具。」

 

這正是我稱知乎才是新媒體的重要原因,也就是「革新了生產方式」。它並不「生產」內容與「擁有」內容,而傳統媒體既生產又擁有內容,所以才會對版權如此在意。

 

很可能,如有一種或多種(技術)方法解決內容的版權問題,才能催生出新媒體。而版權,也很可能是界定新舊媒體的重要分界線。

 

 

2009年12月,新聞集團董事長梅鐸在出席一個論壇時曾經這樣說到:「傳媒企業需要提供人們想要的新聞。我說不清曾拜訪過多少報社,它們的新聞獎項掛滿了房間,而發行量卻在急劇下滑。這說明,編輯們是在為自己做新聞,而不是做對他們的客戶來說有意義的新聞。一家新聞機構的最重要資產,是它與讀者之間建立起來的信任,這種信任關系的背後,是讀者相信編輯們關心他們的需求與利益。」是的,信任,是媒體最寶貴的資產。

 

歡迎進入由信任建立權威的信息傳播世界。正如《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翻轉世界》一書作者比爾頓(Nick Bilton)所預言的那樣:「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時代,由算法搜集信息和人類策劃與詮釋的新聞報道之間的界線日益模糊。等這一切混入社交網絡與網民共有的聲音中時,未來將出來結合李普曼、杜威、電腦和一般大眾的完美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