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時電子報的報導,教育部常務次長林騰蛟在主持「教科書議程說明」時提到,學生參與社會運動可能會成為常態,會指示國教署在校長研習時,針對處置社會運動與危機處理的能力進行加強。
同時還強調,希望校方不要把反課綱的學生標籤化,希望校方引導學生正確的公民意見表達,並透過班會等集會時間,加強學生民主政治、法治教育的正確觀念與作為。
從次長發表的言論來看,不難看出,其實教育部還是認為這次的反課綱抗議活動,是一個需要被解決與導正的「危機」,而不是一個因為自身有錯,導致學生表達不滿與意見的管道。
同時,還是不停要求校方要引導學生有「正確」的觀念,但是究竟什麼是正確的觀念呢?難道要與政府相同,用不正義的黑箱程序,強行通過各種決議,才能算是正確的觀念嗎?
其實政府在這次的處理當中,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他們一開始的黑箱程序,真正使學生們情緒失控或抗爭行動擴大的原因,是後來他們在面對學生的反應與態度,完全無法讓學生感受到平等的尊重與溝通的誠意,才讓學生們以越來越激烈的行動,試圖引起政府的注意與民眾的關注。
而政府卻要求國教署加強校長在處理社會運動與危機的能力,更凸顯了政府其實沒有真正理解學生們在意的問題,也不願意去聆聽學生的想法,才是政府與國教署該努力的方向。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