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保爭議 其實學校才是薪資低廉的元凶
呂姿穎
2015-08-19 19:48

近期關於學校兼任助理納勞健保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許多大學都對這件事作出相應的處理,或是提出相關的言論。政治大學校長希望學生能夠是自願為學校服務,而不領取薪水;臺灣大學主任秘書則形容對大學生態的影響,就像是「彗星撞地球」;臺灣師範大學校長則認為,一旦師生關係成為勞雇關係,會是場災難。

 

這邊有一個很奇妙的問題,究竟大學生用自己的時間與勞力,去換取報酬,是不是合理的?在工作的時間獲得應有的保障,是不是合理的?

 

以臺灣師範大學校長的言論角度來看,他認為很多學生的工作機會,是硬擠出來的,照看圖書館櫃台,但其實很多學生都在看書,無法取代圖書館館員的工作。想請問張校長,除了提供學生工作機會,你們錄用學生的原因是什麼?用一個學生工讀生,一個月所需的費用不會多過聘用一個正職人員,這才是真正的理由!

 

大學的勞動力被校方長期以低廉的價格使用,甚至會透過「服務學習」的名義,要求學生無酬為學校付出時間與勞動力,校方已經太習慣有這些廉價或免費的勞動力,現在要開始納保時,卻又開始哀嚎這樣對學校的財政會造成很大的負擔,或是對學校生態是很大的傷害。

 

想請問,為何在教室裡的師生關係,在工作的場合與時間,與正職人員做著差異不大的工作時,不能合理變成勞雇關係?當學生們做的工作相當於正職人員時,為什麼他們不能享有應該有的勞健保?即便他們的身份是學生,但在工作的狀態下,難道不是勞動力嗎?

 

納保不是要找校方的碴,而是應該要讓師生關係與勞雇關係分清楚,而是應該要保障學生在工作時,身份是勞工的基本權益,兩個不相同的事情就該一碼歸一碼,而非像學校試圖把兩者混為一談,然後嘗試以各種名目繼續以低廉的代價換取學生的時間與勞動力。

 

當大學生畢業出了社會,一邊抗爭著不合理的微薄薪水,一邊埋怨政客的無能與資方的剝削時,請問我們的學校行政人員們,是否你們才是帶頭用這種方式,告訴這個社會,其實這群學生,並不值得好價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