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國產電影風潮漸盛,而對華語片的市場反應也越來越好。不只是李安、侯孝賢等導演揚名於國際,台灣的國片市場口味仍然在被測試與開發當中。
而上周上映的《破風》,以「單車版玩命關頭」為宣傳口號,加上各國卡司與跨國取景為賣點,讓單車競賽這項運動受到矚目。台灣與香港甚至打算趁勢推出單車道票選與相關活動,讓遊客能騎著腳踏車,探訪片中出現的景點與路段。
近年賣座的國片常常帶動周邊消費與旅遊風潮,像是《賽德克巴萊》帶動國家公園與慕谷慕魚等祕境的旅遊風氣;《海角七號》讓墾丁又多了個拜訪的理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肉圓店爆紅,平溪放天燈的浪漫指數又往上升了不少;《翻滾吧,阿信!》讓觀眾認識到國內體操運動的艱辛!而上周上映的《破風》更是與單車業者合作,推出「紀念款」單車,讓台灣又掀起一股單車熱!
其實在上映後推出各種周邊商品,在電影業界並不稀奇。在歐美電影方面,除了(甚麼都能商品化的迪士尼與皮克斯動畫片(例如《冰雪奇緣》),以及商品電影化的電影(例如《樂高玩電影》)之外,周邊商品多為粉絲發起(沒有廣告或宣傳目的),或附在之後發行的DVD裡,當作贈品或特典。而在日本電影方面,片商常推出一整套的周邊商品,搭配前售券(預購票)販賣。
在台灣電影的製作與販賣環境中,可能比不上歐美電影對於票房回收的精打細算,也算不上日本電影對於掌握觀眾口味的老練,但本次《破風》對周邊商品與旅遊業造成的經濟效益,或許是能讓台灣的電影從業者們參考的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