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引發產業巨頭關注!但它會不會其實是泡沫呢?
孫茳濤/張詠晴編譯
2018-11-07 15:40

 

最近,以太坊上首個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的誕生,進一步加劇了STO的熱度。10月13日,美國電商巨頭Overstock旗下區塊鏈平台tZERO,完成了證券型通證發行(STO),傳統企業的不斷加入,讓STO從區塊鏈小圈子,邁向了更為廣闊的大眾世界。

 

再加上一直以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證券型Token的念念不忘,納入監管;那斯達克對STO的充分關注,想要打造證券化的全新平台;以及背後諸多資本大佬虎視眈眈,蠢蠢欲動。基本上可以預計,2019年或許會成為STO的爆發之年,或者說STO元年。

 

新事物的出現必然打破舊有的格局,ST的證券屬性引發了各參與方的異動,所有人都面臨選擇問題,對於區塊鏈從業者而言選擇更加直接,他們將面臨向左還是向右的問題,即踏踏實實做應用場景落地,還是擁抱證券屬性,徹底把區塊鏈作為載體或工具。

 

相關數據統計,現在已經有超過20000名STO發行方在排隊,等著發行自己的證券化通證。新一代STO的發展將更好地實現身份管理,透過KYC(瞭解客戶規則)和AML(反洗錢)機制,進行跨境交易。

 

2018年下半年證券交易組織的出現,將使2017年Reg D限制解鎖的證券通證交易成為可能,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符合SEC規定的美國通證產品。

 

不過,20000名發行方這個數字實在是讓人震驚,它一方面佐證了STO的火爆,另一方面則顯現出了巨量的泡沫危機_利益面前,越來越多的人想分一杯羹。不過,在監管政策還不明朗、落地實踐沒有真正有效展開、市場培育尚未進行的時候,各相關方都應該謹慎行之。

 

一直以來,筆者對區塊鏈的看法都不那麼狂熱,作為重構生產關係的一項底層技術,筆者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就認為它的突破點在1+3領域,1指的是金融領域的實踐,3指的是確權、物聯網和知識產權領域。

 

如今,STO的火爆讓我更加確認年初的判斷,也讓筆者認為,區塊鏈從業者到了需要作出抉擇的關鍵時刻。不過,這種抉擇應該取決於項目本身、團隊架構、所在國的監管政策、資金實力,以及過去有無金融/證券領域的從業背景,而不是盲目跟風STO熱潮。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爆發在即的證券型通證是蜜糖還是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