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警案判決出爐,共有66人遭判刑,這起案件中除了探討員警執勤的危險性外,或許也該思考為什麼人們在群體中更容易出現犯罪行為。
- 模仿行為:青少年容易在心裡塑造楷模對象,以負面行為來說,輕則是學習語言暴力,嚴重則可能導致肢體暴力行為出現。
- 群體缺乏自主能力:個人在接受刺激時,大腦會傳達阻止的想法,進而能夠控制行為;但群體容易因多數人的決定而失控。
- 依賴感提升:孤立一人時,往往會考量到多方因素而抗拒違法行為,但當是群體中的一員時,會意識到群體的存在,依賴感得以依附便可能產生負面念頭。
- 力量感倍增:如同依賴感般,當人數越多時便易產生一時的力量感,短時間內也能擺脫自己過去以來的無力感,而這股力量也容易形成殘忍的行為。
- 群體易多變:許多群體的犯罪行為往往是臨時起意,受眼前刺激所影響,加上沒有思考未來結果而犯罪。
- 群體情緒化:群體中領導者左右著群體的主要情緒,較無主見的人也會第一時間先入為主,也容易出現與日常時截然不同的情緒。
- 羊群效應:人都有一種從眾心態,群體中因為多數人這樣做,因此自己也會跟隨,未經思索的盲從也易做出錯誤的選擇。
群體生活的影響並不完全是壞事,但是在做出每個行為前,還是得先經過自我的考量再去行動,以免走上錯誤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