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於水:放舟富春江
or旅讀中國
2017-02-04 08:00

文_ 吳歆宜/ 旅讀中國;圖_ 麥翔雲/ 旅讀中國、富春山居、法國山居、視覺中國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梁‧ 吳均《與宋元思書》

 

 

時人戲稱轉發風景美照為「放毒」,因為絕美景色讓人一眼難忘,過後便在心頭埋下「前往一遊」的盼望。而早在風景攝影技術出現前,中國歷代畫家便以手中畫筆,在文人雅士心中創造出許多夢幻隱居地,比如黃公望筆下的富春江畔。憑藉著晚年所作獲譽為中國山水畫扛鼎之作的《富春山居圖》,黃公望成為富春江最具代表性的隱士,《富春山居圖》不只留下了煙波浩淼的水墨江南,也形塑出幾代文人心中對歸隱山林的美好寄託,即便在六百餘年後的今日,依然令人心嚮往之。

 

一條最江南的江

 

從皖南黃山一路汲水而來,富春江流淌在富饒的浙江山水之上,上游承接新安江、蘭江,下游匯集為著名的錢塘江,一路上串連起千島湖、西湖、錢塘潮等江南大好風光。無怪乎有人說,它是一條最江南的江。但在古代,以新安江、富春江、千島湖組成的「兩江一湖」沿線,可誕生了不少山水小品名篇,其中流傳最廣的,大約是高中國文課堂上那篇〈與宋元思書〉,南朝人吳均旅行富春江後,山水入眼、心有所感,寫下「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樣的傳世名句,而文章開篇幾句:「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指出了其壯遊之地,正是富春江。

 

 

浙西唐詩之路

 

就在吳均造訪的不遠處,桐廬往上游至建德梅城一段,有著一條長達廿四公里的「七裡瀧」峽谷,因為兩岸飛瀑奔騰、綠樹夾岸,景觀絕佳,得「富春小三峽」之美譽。唐朝時,此處為文人雅士爭相前往「壯遊吳越」之要道,一路上以沿江山水,創作了無數華美詩篇。據統計,唐代約有三百餘位詩人在此留下五百餘首詩作(一說一千五百首),箇中名句有李白的「此行不為鱸魚燴,為愛名山入剡中」、韋莊的「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清畫不如」、杜牧「有家皆掩映,無處不潺湲」、李德裕「嚴光隱富春,山色溪又碧」等,佳作繁多,後人遂稱此路為「浙西唐詩之路」。

 

尋找黃公望

 

儘管古往今來在此流連的名人雅士眾多,但是說到富春江最具代表性的古人,非黃公望莫屬。一幅《富春山居圖》因山水疏密有致、筆法變化多端,咸以為是「畫中之蘭亭」、「山水畫第一神品」,引來各類藏家競逐,就連乾隆皇帝也視若珍寶,也讓畫筆下的優雅江南,成為幾世代中國文人對隱居生活的終極想像。

 

出於對《富春山居圖》中水墨畫境的追尋,許多人來到黃公望結廬處富陽縣,想要尋得畫卷裡的蛛絲馬跡。如今在富陽縣政府規劃下,當年畫家老人隱居七年的東洲街道「廟山塢」原址已建成「黃公望隱居地」,遍植青竹、苔痕遍布的園區裡,依靠想像復原的幾座茅屋圍籬,因為人跡罕至,倒還頗有古風古韻,踩著雨後略顯濕滑的青石板路,推門而入,一聲古韻悠長的「咿呀」聲響,伴隨著水氣氤氳,恍惚讓人錯覺誤闖了哪一處桃源仙境。園區內另設有一座黃公望紀念館,鉅細靡遺記載了《富春山居圖》在畫家仙逝後輾轉流離四方、慘遭祝融、最後分隔海峽兩岸的故事始末,感興趣者,不妨安排旅程,前往一探。

 

隱居在富春

 

瀟灑道人 黃公望

年代_ 元

景點_ 黃公望結廬隱居地

 

事蹟_ 黃公望,號大癡道人、一峰道人。元朝四大畫家之一,早年曾任小吏,因遭牽連入獄,出獄後入全真教為道士,與張三丰、冷謙等道人同樣浪跡江湖、相互往來,五十歲始開始學畫後始出名,晚年隱居富春江畔。

 

高風亮節 嚴光

 

年代_ 東漢

景點_ 嚴子陵釣台

事蹟_ 嚴光, 字子陵, 為東漢光武帝劉秀同窗好友,劉秀起兵時嚴氏多方相助,稱帝後卻垂釣富春江畔,拒不出仕,乃氣節之士,後范仲淹任睦州太守時重修其祠堂,作《嚴先生祠堂記》稱其「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圖說】富春山居提供

 

 本文圖文由《or旅讀中國》雜誌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