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終上市:WeWork成功登陸紐交所,首日上漲逾13%
周姝祺 / 何渝婷編譯
2021-10-27 09:05

(取自WeWork臉書粉專)

當地時間10月21日,共享辦公服務商WeWork在經歷兩年跌宕後,正式登陸紐交所,圓了自己的上市夢。截至收盤,WeWork每股報價11.78美元,上漲13.49%。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WeWork並非通過公開募股方式上市,而是通過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BowXAcquisition Corp業務合併,以約90億美元的估值進入市場,其中包含債務。據BowX透露,該項交易將為WeWork提供約13億美元的現金所得。

WeWork執行董事長兼軟銀高階主管克勞爾(Marcelo Claure),在當地時間週四,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我們來到這裡的道路與我們預期的不同,但我們已經來到了這裡。」

這不是WeWork第一次嘗試上市,時間拉回到2019年初,彼時的WeWork風光無限,以470億美元的估值被認為僅次於Uber的美國第二大獨角獸公司,直到WeWork2019年遞交的公開招股書將光鮮的假象打破。

2019年8月14日,WeWork就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長達350頁的IPO招股書。

據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8年,WeWork收入分別為4.36億美元、8.86億美元和18.21億美元;淨虧損額分別為4.30億美元、9.33億美元和19.27億美元,三年內共虧損33億美元。

在2019年上半年,WeWork收入為15.35億美元,淨虧損達到了9.04億美元,虧損金額較同期增加約25%。

持續虧損背後是WeWork的不斷擴張。WeWork最早在紐約、洛杉磯和波士頓等美國一線大城市營運共享辦公室,2014年WeWork開啓海外擴張之路。截至2019年Q2,WeWork在29個國家,111座城市營運528處辦公場所,累計註冊會員52.7萬人,其中38%來自全球500強企業。

本質上,WeWork的營運模式是做「二房東」,將從房東處租賃的辦公空間,裝修後轉租給個人或企業,賺取中間差價。

相關財報顯示,2016年WeWork包括租金、水電費等在內的場所運營成本,佔總營收的99.3%。即使此後有意識在縮減,在2017年和2018年,WeWork營運成本佔總營收比例同樣高達92.0%和83.5%。

除了持續虧損,WeWork的創辦人兼CEO Adam Neumann的個人問題也備受關注。2019年的招股書透露,Adam Neumann與公司存在資產糾葛,並且他希望自己、他的妻子以及他們的家族擁有WeWork的永久控制權。

多重問題暴露後,WeWork的估值在幾週內驟降,Adam Neumann最終被迫取消上市,之後他被解雇,軟銀集團任命Marcelo Claure擔任WeWork的執行董事長。

上市失敗後,軟銀集團開展系列行動扭轉業務。首先在人事上,自2019年以來,WeWork的裁員幅度高達70%,從當年高峰期時的1.4萬人削減至2020年的5600人;在海外業務上,開始撤離中國、印度和拉丁美洲等地區,並關閉了入駐率不高的辦公點。

但是,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共享辦公空間的空置率上升,WeWork的業務雪上加霜。據WeWork 2021年Q2財報數據顯示,WeWork Q2收入5.93億美元,淨虧損從2020年同期的8.63億美元增至8.88億美元。

WeWork稱,這是由於受到Delta變種新冠病毒擴散的影響,令公司至今年上半年業務營運受到打擊。截至Q2末,WeWork的會員人數較同期下降15.52%;截至2020年底,WeWork的全球整體出租率由疫情之前的72%下降至47%。

不過,WeWork現任執行長Sandeep Mathrani,仍對前景感到樂觀。他曾公開表示,到2022年底,WeWork的出租率預計將回升至90%,營收也將從2020年的32億美元成長至2024年的70億美元。

本文為界面新聞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兩年終上市:WeWork成功登陸紐交所,首日上漲超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