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自己輕鬆做三伏貼!
余宗翰
2016-07-08 16:16

每年到了夏天,各大中醫診所幾乎都會出示「三伏貼開始預約囉!」並廣告可以治過敏、氣喘、手腳冰冷等諸多症狀,不禁讓人好奇是哪三貼這麼汪得佛?

 

三伏貼的原理

 

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錢。其實這只是中醫「冬病夏治」的概念,中醫認為在炎熱的夏天把身體的陽氣補足,到了冬天就不易被寒氣侵襲。

 

為了求效果,會選定一年之中最熱的三天:夏至後的第3個庚日(初伏)、第4個庚日(中伏)與立秋後第1個庚日(末伏),將溫熱性中藥敷上適當穴位,藉此刺激穴位來溫補身體。

 

很多人在季節交替時都會有有鼻過敏、氣喘、過敏性咳嗽、流鼻水等症狀,這類症狀除了內服藥,還能用三伏貼來加強療效或穩定症狀。

 

 

自己DIY

 

只要掌握要點,在家也能做三伏貼,不必到診所花個把千塊。

 

今年的三伏日是 7月17日、7月27日、8月16日。

 

在這三日的白天,用白介子、細辛、乾薑、附子、艾葉、麻黃、半夏、杏仁、黃琴、甘草等中藥,用薑汁調敷做成貼片。若覺得麻煩可詢問中藥材店有否現成配方,更陽春一點直接用辣椒膏也行。

 

做好貼片後,貼在大椎、定喘、大杼、肺兪、風門、厥陰兪、膏肓、腎兪等穴位,一般人不知道穴位可至《人體穴位網》查詢。

 

上述穴位都在胸椎與胸椎左右旁開1.5寸的區域內,並不難找。確定好敷治範圍後,將貼片敷上3~6小時,或是分成三次,每次1~2小時。敷治時會有灼痛感,為正常現象,若發現皮膚過敏、潰爛或是燒痛難當,請趕緊撕下貼片。

 

三伏貼時不宜喝冰水或吃生冷食品,以免減弱功效。

 

 

平時多保養

 

說實在話,三伏貼用的就是體外熱補的道理,平時多搓摩胸椎中脊線附近的穴道,或是吹頭髮時多吹上背部都會有類似的效果。

 

基本上,後頸、上背部、腰背部與肚臍附近區域都易受風寒,平時這些地方多注意保暖、多熱敷按摩,體質一定會有所改善。

 

如果你相信一年僅三次的三伏貼療程,你更應該相信平時的保養。

 

延伸閱讀:黑眼圈消不掉,身體哪裡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