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誤會!GPU挖礦其實並不等同於去中心化
Libert/張詠晴編譯
2019-03-12 16:19

 

GPU挖礦更為安全的論點在理論上是成立的。它使非專業人士也可以進行挖礦,因此挖礦更加去中心化且能抵抗51%攻擊。普通的「家庭」礦工負擔不起昂貴的ASIC礦機,因此,如果我們想鼓勵去中心化,GPU礦機是更好的選擇。

 

但事實上,即使GPU挖礦也主要被礦池或礦場控制,而不是分散在個人愛好者手中。由於ASIC對外行來說不易獲得,因此礦池的中心化不會發生。更確切地說,這是因為規模經濟為屬於礦池的礦工提供了更穩定的回報。之所以出現礦場中心化,主要是因為某些地區的能源成本非常低廉。

 

3

來源: ConsenSys Media

 

GPU友好型挖礦不會滋生更多的家庭礦工,也不會稀釋現有的礦池。我們不應該天真地抱著讓那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家庭礦工更容易參與挖礦的希望,而應該抑制那些佔據主導地位的礦池對挖礦體系的攻擊。

 

4

 

這就是ASIC礦機的切入點。

 

從不同角度看ASIC

 

認為ASIC會降低網路安全性的假設是錯誤的。這是因為沒有考慮到所有的激勵措施。也就是說,ASIC的特性實際上是一個關鍵的安全組件。

 

ASIC是一種其電路被專門設計來運行單個哈希算法的礦機,它沒有任何其他用途,不像GPU那樣是多用途的,可以用來開採許多不同的鏈。ASIC開發和投資的沈沒成本,都是參與挖礦的一次性入場券。

 

這種硬性支出促使ASIC礦工保護這條鏈,以確保其巨額硬體投資在未來獲得回報。而GPU礦工不需要忠於任何特定的哈希算法,他們可以簡單地在不同的鏈之間來回切換,以實現利潤最優化,甚至可以將硬體用於挖礦以外的其他活動。

 

使用過的GPU可以以超過其原始價值50%的價格轉售,而ASIC的轉售價格僅為原始價值的5%,而且這個價格還取決於其特定的代幣的價格。

 

對某條鏈來說,對抗51%攻擊以確保安全性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攻擊者是否有多餘的硬體可供使用以累積算力。用ASIC挖礦的鏈中,空餘的硬體數通常接近於零,但用GPU挖礦的鏈卻很容易獲得多餘硬體。

 

即使有必要,也很難快速獲得足夠的ASIC礦機來發起攻擊,而GPU算力則可以透過和次級市場大量獲得,且存在許多AWS GPU租用的實例。硬體的通用性越強,可用的過剩功率就越多,區塊鏈抵禦攻擊的安全性就越低。

 

這不僅在理論上是這樣的,現實目已經發生了多起針對GPU挖礦的幣發起的51%攻擊,最近的綠幣(Vertcoin)和以太經典(ETC)就是很好的例子。David Vorick曾就ASIC作為一種安全特性發表了文章,Dovey Wan也解釋了為什麼51%攻擊是一種演化特性,而不是一個漏洞。

 

礦機製造層面的中心化

 

硬體製造層面的中心化也是網路的一個關注點,而GPU在製造層面的中心化程度要比ASIC高得多。在過去的20年裡,GPU的製造主要由三家廠商主導,而ASIC由於更高的挖礦利潤率,仍然是一個高度競爭的產業。

 

在過去,雖然一個既定的ASIC製造商可能已經成為一個既定哈希算法的機器的主導製造商,但是他們從來沒有能夠主導所有區塊鏈的ASIC礦機製造。幾年內推翻某一ASIC礦機製造領導者是有可能的,但是幾乎不可能推翻輝達、AMD和英特爾等GUP製造商。

 

5

 

對既定挖礦算法的任何更新都會帶來未經證實的安全風險,同時升級全球礦工系統也會帶來麻煩。以太坊採用ProgPow的優勢很小,因為ASIC不會給網路帶來大問題。

 

雖然對以太坊來說,爭論已經不再那麼激烈,它很快就會轉向PoS,但其他PoW區塊鏈仍然面臨著是否允許ASIC自由使用的問題。這些鏈應該考慮GPU挖礦是否真的提升了系統的安全性,或者它本身是否是一個安全漏洞。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以太坊ProgPow提案:一場昂貴的「打地鼠」遊戲,能否推動挖礦去中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