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發布Libra代表著...「貨幣互聯網」的時代即將來臨
36氪 - 王壯 / 何渝婷編譯
2019-07-03 10:22

Facebook發布Libra的白皮書後,全世界對加密貨幣的重視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對於正在這個領域創業的我們來說,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節點性事件,它使我們堅信——「貨幣互聯網」的時代正在來臨。

 

這一幕正如十年前。當年站在行動互聯網的門口,有人堅定前行,有人猶豫徬徨。但回頭來看,當時拿到移動互聯網船票的公司,獲得了快速發展;而那些拒絕上船的人,在經歷了看不上、看不懂、趕不上的痛苦過程後,已經逐漸落伍,甚至被遺忘。

 

移動互聯網十年後,我們不能重蹈覆轍。

 

Libra之於貨幣互聯網,猶如微信之於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也曾歷經智慧型手機普及、3G網路普及的漫長蟄伏期,而引爆點在於微信等一系列全民級APP的出現。我們判定,Libra也會是一個加速產業爆發的殺手級應用。

 

2017年,加密貨幣領域因為比特幣的價格暴漲,而被捧為「下一代互聯網」,但隨後價格快速回落又使產業陷入低谷。回溯這場泡沫的破滅,很大原因在於加密貨幣被給予了過多的熱情,卻尚未找到應用方向。

 

今天,加密貨幣終於又回到初心,回到金融領域找到真問題(現行金融體系的低效率、高門檻)的解決方案。未來,加密貨幣將會在不斷解決現實問題的軌道上重新健康起飛。

 

從縱向時間軸來說,加密貨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已發展了十年,技術層面已相對成熟,從技術創新擴散曲線圖來看,基本來到了「起飛點」附近;從橫向產業軸來說,除了備受關注的Libra之外,還有摩根大通的JPM Coin 等一系列加密貨幣,找到了小範圍的應用場景。

 

 

未來十年,一定是屬於貨幣互聯網的波瀾壯闊的時代。在PC互聯網時代,人們透過創建網站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透過創造APP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在貨幣互聯網時代,人們極大可能會在Token上來解決問題。

 

可以預見,貨幣互聯網大致會經歷以下四個發展階段,從而全面滲入我們的生活當中:

 

 

第一階段:「前貨幣互聯網」時代

 

這一階段以2009年比特幣的發明為標誌。在這個時期,加密貨幣通過「投機活動」的場景,讓少部分人開始認識到這項技術,並成為這個領域相對早期的開拓者和傳播者。但這個時期的加密貨幣與現實世界格格不入,暴漲暴跌的加密貨幣讓主流人群將其認為是騙局和賭局。

 

不過經歷了十年的產業沈澱期,區塊鏈技術的可行性得到了驗證,並實現多次迭代;另一方面成功引起了大資本、大公司的關注、研究和投入,為殺手級應用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第二階段:貨幣互聯網的支付應用

 

這一階段當然就是以Libra的出現為標誌。過去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貨幣是Coin 1.0,其典型特徵是價格波動劇烈和匿名性,主要應用場景是價格投機;而以Libra為代表的Coin 2.0則以穩定幣為特徵,主要應用場景是數位貨幣支付和跨境支付。

 

正是因為Libra的這一特性,不少分析文章將其比作國際版的支付寶或微信支付。雖然這並不準確——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是基於傳統金融的帳戶體系進行的支付清算環節創新,而Libra是從貨幣環節對金融流通體系進行徹底重構——但在這個階段,將Libra比喻為國際版支付寶/微信支付,可以幫助大家快速認知。

 

可以想見,支付寶、微信支付在國內支付市場走過的路,Libra都會通通再走一遍,不過它的步伐一定會更快。一是因為支付寶、微信支付在市場上、監管上遇到的困難已經有了部分解決方案,二是從支付流程來看,Facebook的生態比當年的阿里巴巴和騰訊都要更完整。

 

當年支付寶的走紅是因為餘額寶,微信支付的走紅則是微信紅包,一個是線上理財場景、一個是線上小額轉帳場景,將線上支付的流程打通後,又耗費巨資打通租車、超商消費等各類線下場景,並以補貼的形式連結用戶,完成了從線上到線下支付、從C端到B端的支付生態閉環。

 

阿里、騰訊完成這一系列佈局通關大概花費了5年時間,而現在Facebook的生態中不但有普通用戶,還有大量線下實體開通的Facebook官方帳號,這意味著,Libra在Facebook的支持下走通支付應用環節,在商業邏輯和技術層面上並不會有太大阻礙。

 

因此,Libra真正完成「國際版支付寶/微信支付」的構想,肯定不會花費太久,我們應該在未來幾年,就能見證貨幣互聯網的支付應用來臨。

 

第三階段:貨幣互聯網的新金融重構

 

這一步是以「Libra們」深入金融流通的各個環節為代表。需要強調的是,當Libra邁出半步後,一定會有更多的商業主體和金融主體,將加密貨幣的項目加速落地,事實上包括中國央行在內的多個組織和機構,早已開始研究相關議題。

 

如果Libra成功落地,谷歌、亞馬遜、蘋果們會坐視不管?如果西方主流互聯網公司都邁出這一步,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和監管層會聽之任之?

 

當越來越多的加密貨幣在金融體系流通應用後,首當其衝的是各類金融中介機構和金融衍生機構,包括商業銀行、支付清算、審計公證、大數據徵信等等機構都將面臨重構。屆時,我們的金融效率會極大提升,而消耗則會極大降低。

 

我們現在所說的「新金融」還僅僅是指以P2P、第三方支付、互聯網銀行、大數據等模式為代表傳統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化,而貨幣互聯網語境下的新金融則是,加密貨幣對現有貨幣體系的改造,將使整個金融體系的土壤發生質變,從而引發產業重構。

 

這對一部分人來說是危,對更多人來說是機,衝突在所難免,但進步勢不可擋。

 

第四階段:向「價值互聯網」完成升級

 

當貨幣互聯網重構金融體系後,新金融會作為社會經濟運轉的血脈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加密貨幣的支付應用只是貨幣互聯網的萌芽,金融體系的重構也只是貨幣互聯網的開端,而價值互聯網才是貨幣互聯網的目標——實現「價值」的高效流通,有人將其總結為:行為即支付,狀態即結算。

 

這些可流轉的「價值」,不僅包括資產、信用、權益等,還包括狀態、心情、行為等一切能被網路節點認可為「有價值的東西」。到了這一步,我們的世界會還發生哪些更美好的創新?留給時間譜寫吧!

 

縱覽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歷程,其實我們一直都在致力於解決資訊流通的效率問題:從資訊傳輸效率來看,我們的通訊技術從2G、3G、4G發展到今天的5G時代;從資訊的兼容性來看,我們從一開始只能在互聯網傳輸圖文訊息,到後來傳輸音訊、影片,再到後來的地理位置、行為數據等等資訊......多類別的數據都實現了高效傳輸。我們堅信,在貨幣互聯網時代,我們一定能夠解決更多具有特殊內涵的價值流通問題。

 

當然,我們現在還處於產業最最早期的階段,Libra只是「貨幣互聯網」這艘郵輪的一聲鳴笛,提醒大家要開船了。

 

本文為金色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我們正站在「貨幣互聯網」的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