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碎了一地!但以太坊至少做對了這兩件事
Dovey Wan/張詠晴編譯
2019-03-26 08:05

 

2017-2018的兩年以太主要做對了兩件事兒。

 

搭建多元化、開放的開發者社群

 

以太的網路利用率從2017年夏天開始,一直處在接近的滿負荷的狀態。下圖的使用率曲線的計算方式是total Gas/Gas Limit,接近1的時候表示以太合約的100%使用率。 這個指標直接反應了某智慧合約平台的系統效率,也是平台「落地」最好的煉金石。

 

除此之外,以太坊兩大第三方客戶端(注意是第三方)Geth和Parity的市場佔有率也勢均力敵,各種鏈下開發工具百家爭鳴,可用性大大增強。ether.js為Web3.js 之外的另一個選擇,etherscan現在也有了開源的版本,連OpenZepplin都有顯著的下載量成長(圖四)。

 

以太的開發者社群優勢在於其「極客基因」(雖然圖靈完備的利弊可以另做討論...),以及對整體開發標準、工具和抽象的系統設計。雖然還沒有達到許多互聯網常用開發架構的可用程度,但是在已經足夠吸引大量的區塊鏈開發先行者。

 

V神同學對技術的偏執,對組織架構極度扁平和鬆散的追求,也「吸粉」一大幫硬核去中心化玩家。在去年DevCon的一個party上,和幾位Ethereum Maximalist喝酒,酒後微醺,幾位哥們大聲嚷嚷說「We could die for Vitalik」(我們可以為V神去死)。一個能有死士維護的組織,除了加密貨幣產業的幾個符號,也只有宗教和政治團體了。

 

圖三:以太網路使用率負載曲線

 

圖四:OpenZeppelin下載數成長曲線

 

鎖定真實世界的資產層

 

以太社群內部在EOS上線之前一直存在極大的焦慮,但是EOS上線後一門心思做Dapp,也讓大家大鬆一口氣。諸如各種線上博彩、加密貓、卡牌遊戲等等,其實很長時間都是以太對其競爭對手的煙霧彈。「落地應用」的落地從來都不是消費級的互聯網產品,所以數以百計的各種高TPS以太坊競爭對手一開始其實就跑偏了方向。以太坊從ERC20的標準制定開始,就明確了一個最基礎也是最有效的「落地」目標_鎖定真實世界資產。

 

這個設定極其重要,這個其實和V神最早「智慧合約」的構想是一致的,許多互聯網及應用是在去中心化應用的第三步「DAO」完成(Decentralized Autonomus Organization)才能有落地的可能,現在來看實在是為時過早,畢竟現在智慧合約只能保證鏈上必須執行,還沒有到控制BCI的能力。

 

去中心化應用的前兩步,必須是「交易性」的,最好這個交易越簡單的越好。從ERC20的代幣貨幣政策的設計標準化,到真實世界的資產鎖定,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我們看到了除了Tether/USDT之外,所有其他穩定幣代幣均在以太上發行,如今已經達到了接近8億美金的規模,每天的交易量也在2億美金上下。

 

穩定幣是個大事兒,除了成為法幣入金最大的渠道之外,還會是未來可見的最大交易對。只要把握住穩定幣,基本上在資產層以太就可以利於不敗之地。其次就是各種借貸、槓桿等金融服務,最典型的就是MakerDAO,如今已經鎖定了超過了1.5%的以太流通盤。

 

粗略分析了一下,2017年年底開始,陸續上線的去中心化金融服務在以太上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我們可以預見,未來大量的資產上鏈,首選的平台仍然會是以太。

 

MakerDAO - 2017年11月上線

Dharma - 2018年7月Beta上線

dy/dx - 2018年10月份上線 

bZx - 2018年9月上線 

Set - 2018年6月上線

Compound - 2018年9月上線

 

資本不僅僅具有網路效應,還同時具有「重力效應」。在一個資本池子裡沈澱越多的資金,資本的有效率、成本利用率越高。把持住資本層,才可以讓以太上合約保持活躍和高價值:一般簡單的ETH轉帳,只需要花費20k左右的gas,但是要開啟一個MakerDAO的CDP合約,需要900k的gas

 

圖五:以太坊上的穩定幣規模分布曲線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巴比特專欄 | 成也以太,敗也以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