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也淪陷 擋不住的茲卡病毒!
郭珈寧
2016-08-19 10:00

 

茲卡(Zika)疫情在美國失控,紐約市確認感染病例已暴增至483起,其中包括49名孕婦,也出現首位罹患小頭症的嬰兒,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16日偕同市政府官員召開記者會,呼籲聯邦政府應盡速通過將協助控制茲卡病毒的18億撥款各州。

 

紐約市目前的確診病例皆由外地傳入,尚未在當地發現帶有茲卡病毒的蚊子,但佛羅里達州卻已出現被當地蚊子傳播茲卡病毒傳染的案例,美國的茲卡疫情延燒,台灣也出現6起病例,衛福部疾病管署證實有3名國人感染茲卡病毒,其餘3位皆是外籍工人。

 

 

「茲卡」肆虐 小頭症嬰兒增加

 

茲卡病毒源自非洲,藉由病媒蚊叮咬傳播擴散至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國家等地區,感染茲卡病毒的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燒、紅疹、關節痛、結膜炎,但約80%的感染者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休息2到7天就能痊癒,風險主要出在茲卡病毒除了經由病媒蚊的傳播,從性行為或母嬰垂直傳染也可能染病,因此「孕婦」感染茲卡病毒的嚴重性遠遠大於一般人,可能造成嬰兒罹患「小頭畸形症」,腦發育的缺陷對孩子未來學習可能產生障礙。

 

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在巴西,150萬起病例影響當地上千名新生兒,一出生就罹患小頭症,茲卡病毒肆虐,巴西淪陷,現今病毒也快速蔓延到美國、西班牙等地,病毒的流行讓科學家及相關學術界相信,小頭症的激增與茲卡病毒脫不了關係!

 




中南美洲不是終點 台灣要如何預防?

 

茲卡病毒目前並無疫苗可施打,一旦疫情爆發,任何一個國家都可能成為下一個「巴西」,與疫區相隔最遠的台灣,也已經出現確診病例,面對茲卡在全球肆虐,台灣又該如何自保?

 

關鍵在於出入境的檢疫及環境衛生的維持,茲卡病毒主要傳染途徑是經由病媒蚊的傳播,台灣常見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兩種,因此避免營造病媒蚊滋生的環境,外出防蚊的準備為首件要事。

 

病毒經由蚊子飛行傳至各地,國際航站出入境的管制是攔截疫情的第一道防線,台灣首位染上茲卡病毒的患者就是在桃園機場的篩檢站被攔下,除了國內嚴格的過濾每位出入境乘客外,疾管署也呼籲國人在茲卡病毒流行期間,盡量不要到被列為二級警示的國家及地區,避免感染病毒。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Flickr

延伸閱讀:首例茲卡女傳男!返國須知2266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