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年輕人煩惱比一比
楊方儒
2016-01-02 14:34

用我們腦海中的刻板印象,比較一下兩岸三地的25歲年輕人:

 

在北京中關村,90後創業再平常也不過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每個人都想急著改變世界,阿里巴巴馬雲、小米雷軍、騰訊馬化騰,都是他們的創業偶像。

 

在香港中環,年輕人仍想擠進亞洲金融圈的大聯盟。無論金融、零售、物流、旅遊,香港首富李嘉誠代表的傳統價值觀,讓年輕人困在「李家的城」。

 

在台北的華山,台灣年輕人都在野餐……..

 

千萬別罵我!這真的只是社會的既定錯誤認知,我們真的看到很多台灣年輕人,正拋開草莓族等污名化字眼,在各行各業想要走出新路。

 

新路?台灣年輕人的新路,可能認為是開咖啡店、開發文創設計物。香港年輕人的新路,可能是投身政治,挑戰不可能的任務。北京年輕人的新路,則一致指向移動互聯網(Mobile Internet),誰都可以做一個APP,來讓人們生活變得有點不一樣。

 

 

台灣人都用最好的手機,最快的4G上網速度,只不過談到移動互聯網思維,也就是軟體與服務的重要性,卻是遠遠落後了。在大陸,無論是外賣、叫車、洗車、汽車保養、清潔阿姨,乃至於最受矚目的手機支付,連大學生都能評論幾句。

 

上海交大學生創業的「餓了麼」,主打手機訂餐送餐服務,12月完成最新一輪融資後,公司估值達到45億美元,這不僅比宏達電還要高出25億美元,甚至比宏碁多出33億美元。一個小小的APP,竟然比硬體還要「值錢」,台灣99%的投資人顯然不懂這「真理」。

 

如果說,移動互聯網是全世界過去五年最重要的新興產業,肯定沒人會投反對票。只不過,台灣社會的思維,還是在硬體、代工、半導體。雖然我們有更多「創客」的出現,但是整體氣候還是遠不如深圳,同樣是學生合夥創業的大疆科技(DJI)無人機,不僅已經擁有全世界七成市佔率,在產品技術層次上,也讓台灣老牌的雷虎科技看不到車尾燈。

 

畢竟,「軟硬兼施」這句政策老話,真的一直都只是掛在政客嘴上的口號。

 

 

當大陸年輕人懂得將手機,作為養家活口的生產力載具時,台灣人卻更願意把手機拿來當成遊戲工具,願意付費的玩家們,甚至讓台灣成為Google Play全世界第四大營收來源地區,台北更是遊戲直播平台Twitch全球流量最大的城市。

 

網路本來就是「試錯」的產業,大陸倒了幾千家團購、幾百家洗車APP,如今找到了越來越多正確的產品與商業模式。在台灣,「呼叫阿福」最近停止專人泊車服務,雖然令人大嘆可惜,但確實也為整個O2O產業,打下了很多經驗值。

 

至於大陸政府運用兩手策略,一方面保護、一方面監管,所有網路企業與創業家都是乖乖牌。「芝麻信用」預告在2020年即將上路,不論你的消費記錄、工作薪資、房貸信貸、出國旅遊、人脈往來,全都在網上透明化了,政府與各大企業間將可互換消費者評分資料。這當然只有政府能做!

 

無論利或弊,從大陸政府推動芝麻信用的細膩手法來看,這起碼是巷子內的策略。而當我們總統候選人們還在辯論著不知所云的陳腐產業政策、絲毫沒有人提到移動互聯網發展時,台灣年輕世代可能還是如美國華爾街日報記者所觀察,在整個社會氛圍與價值觀驅動下,賣賣手工果醬是最好的興趣與出路。(哭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