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頸鹿列瀕危,你需要知道的3件事
洪嘉鎂
2016-12-09 16:30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於8日公布最新瀕危物種紅色名單,除了有超過700種新確認鳥類被列入紅色名單外,另外我們所熟知的長頸鹿也被列在易危名單上。

 

為什麼長頸鹿被列為易危名單?

 

在我們的印象中,非洲大草原上最醒目的物種應該是長頸鹿,但是長頸鹿的數量在過去30年來已經下降了30%,目前全球僅剩9萬7千多隻,主因是非洲人口的快速成長,以致需要開墾農地,進而造成長頸鹿的棲地遭受破壞,另外還有非法獵捕以及非洲國家之間的戰爭,都造成長頸鹿的數量減少。

 

IUCN的瀕危物種紅色名單是什麼?

 

瀕危物種紅色名單(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也有人簡稱為紅皮書,是於1963年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開始編輯,該名單是由專業團體(如:國際鳥盟)的單位進行生物評估,主要目的是讓國際社會知道保育工作的急迫情形,並且避免物種有滅絕的情形發生。

 

IUCN在紅色名單中將物種分成滅絕、受威脅、低危,當中再細分子項,長頸鹿目前是被列為受威脅中的易危(VU)名單中,但是IUCN的紅色名錄只能提醒國際社會該項物種面臨瀕危問題,卻沒有強制力解決物種滅絕問題。

 

CITES可以限制國際間野生動植物的貿易行為

 

剛剛有提到IUCN的紅色名單無法強制解決物種的滅絕問題,但是國際間針對瀕危的動植物進行國際貿易時,仍有保護措施,那就是瀕危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CITES)。這份公約是由IUCN與各會員國一起訂定的協約,因當初簽定的地點為美國華盛頓,常被稱為華盛頓公約。

 

CITES的概念是採取分級管制野生動植物的國際貿易,是希望能透過進出口的貿易限制,確保野生動植物不會因為國際貿易而危害物種延續。CITES的分級可分為三種,為附錄一、附錄二級附錄三,管制程度以被列入附錄一的物種最為嚴格,為禁止國際間有任何的貿易行為。

 

而評估納入CITES的物種,通常會參考IUCN的紅色名單,因此國際間都有共識,如有國際貿易的野生動植物被列入IUCN紅色名單時,與其相關的國家就會開始研擬保育措施,以防止該物種被列入CITES的名單中。

 

同場加映:其實我們吃的甲魚,也被列為IUCN紅色名單中

 

今年年中,IUCN也曾更新過一次紅色名單,當時讓大家頗為震驚的消息是甲魚(中華鱉)也被列入瀕危物種名單中。主因是野生的鱉被人類大量捕撈,作為食材及養殖用,因此在野外的數量大量減少,當時消息揭露後,日本媒體也指出野生甲魚的瀕危與中國的大量食用有關。

 

(首圖來源:Mat Wall@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