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舍修法進度撲朔迷離,再拖下去,未來只能吃美國米嗎?
陳彥驊
2015-06-04 20:05

據媒體報導,農委會本預計在六月底前修改完《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落實「只有農民才能買農舍」的規定,但近日來遭受各方反彈。農委會主委陳保基2日證實,內政部確實希望暫緩修法,多聽取各界意見後再修,但不清楚可能緩到何時、甚至哪些地方沒共識,陳說他也不曉得。

苗栗縣立委陳超明日前發出新聞稿表示,已於上週拜會行政院祕書長簡太郎時,再度反對修法立場,行政院方面已允諾將會暫緩修法。陳超明指出,修法會讓實際耕作的農民無法「安身立命」,同時影響苗栗的產業發展,呼籲中央勿以「宜蘭農舍亂象看待全國」,若強行修法恐造成農地價格崩盤

因此媒體、農團推測,可能是有受府院壓力,才導致修法延後;農村陣線理事長徐世榮更直言政府沒擔當!

〈農舍修法暫緩?陳保基回應又轉彎〉

但陳保基3日受訪時,卻又改口說沒有暫緩一事,並否認有受到府院的壓力,更否認他曾預告該法要在六月初完成、六月底公告實施一事。

陳保基說,農委會及行政院政策為「農地農用」,並遏止農舍興建浮濫的情形,且宜蘭現農舍約有八成非農民居住,並不符常理,他期望能在任內順利推動該法案。

〈臺灣糧食自給率已低,「農地不農用」如何因應「糧食危機」?〉

1999年國民黨立院黨團提出《農業發展條例》修正案後,便開放農地自由買賣、興建農舍。不少財團便看準「每0.25公頃農地可蓋一座農舍」這點,十幾年來,紛紛前往宜蘭苗栗購買大量農地,大舉興建農舍、別墅,同時將所有生活中的廢水及污染,排入周遭農地中。

過去錯誤的休耕政策,已使我國糧食自給率降至30%,代表國人日常生活中,70%的食物得仰賴進口。而我國農地每年平均會增加900棟以上的農舍,雖然其中70%農舍蓋在宜蘭,但正逐漸擴及西部,以苗栗地區最為嚴重。

臺灣地狹人稠,平均每公頃耕地需承載將近43人、為世界之冠。因此若官方再不正視農舍浮濫興建、農地擅自變更等情形,未來將導致「農地零碎化」,除了會使灌溉系統解體外,農地汙染日趨嚴重也會影響到糧食的產能。

在世界各國都在為接下來的5至10年間,全球可能氣候變遷所引起的「食物、水資源」爭奪戰亡羊補牢時,政府除了重視利益外,也應該思考如何讓臺灣能在日趨嚴重的糧食危機中生存。

※註:農委會2011年所召開的「全國糧食安全會議」中指出,臺灣進口米約有55%是由美國提供,目前為止,該國仍是我國主要的稻米進口國。

 


陳彥驊/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