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因為讓你更愛工作而出名的椅子_ Aeron!
張詠晴/編譯
2016-12-25 19:00

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在辦公場所的設計與革新上花心思,管理者考慮的是如何展示公司品牌文化,以及如何激發員工的創造力與效率。但說到生產力工具,可千萬別忘了辦公椅,而談到辦公椅,又怎能不說說Aeron椅?

 

美國辦公家具品牌赫曼•米勒(Herman Miller)最近更新了號稱「史上最舒服」的人體工程學座椅Aeron。

 

一把售價近萬元的辦公椅為何能廣受追捧,且能蟬聯近20 年「世界上最舒適辦公座椅」的稱號,用人體工程學去解釋聽上去太過玄妙難懂,但人的感覺是誠實的,如果不好坐,相信十分鐘你的身體就會告訴你,還是趕快離開吧。

 

這是Aeron 椅自1994 年面世以來最重大的一次更新,新版Aeron 椅與舊版仍保持相同外型,但根據最新的坐姿和人體工程學科學的研究,每一部分都進行了改進,宣稱可以適應更廣泛的人體活動和坐姿範圍,讓你坐起來更舒服、更透氣。

 

 新版Aeron 椅

目前,新版Aeron 椅已經在北美、拉美、墨西哥、中東及非洲銷售,明年年初計劃在英國、歐洲及亞洲陸續推出。

 

設計史上有太多著名椅子,Aeron 椅的特別之處在哪裡?

設計領域有太多把經典好看的椅子,都是大師之作,但Aeron 椅的成功,跟顏值高不高卻沒半點關係。就像這次更新,設計師也並未在外型上做出進一步改善。

 

這是一把完全從功能角度出發構建出外型的椅子,背後最重要概念是人體工程學的各項研究,「讓人們坐起來舒服」是設計師在創作過程當中堅持的唯一目標。

 

1992 年,當設計師把Aeron 椅的原型展示在董事會眼前時,他們對其精準的定位十分滿意,但另一方面也對其不怎麼好看的外觀保持懷疑。

 

但董事會很快發現自己的擔心有點多餘了。

與其說它不怎麼好看,倒不如說它顛覆了傳統辦公座椅泡沫塑料+面料的設計,純黑配色搭配塑料邊框與黑色鏤空網布的設計,看上去頗具現代工業設計風格,流暢滾圓的弧形塑料邊框來自設計師Don Chadwick和Bill Stumpf的創意,「人體沒有直線,這是生物形態所決定的,我們把這款座椅設計成為超越生物形態或曲線的物質,就像人體視覺或觸覺上的暗喻。在Aeron座椅上,你找不到任何直線,全流線設計使得這款產品獲得了更多貼合使用者形體的優勢。」

 

Aeron 椅在1994 年正式推出市場時便被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MoMA) 作為永久陳列品收藏入館,被稱為是「赫曼•米勒為員工創造的禮物」,它能針對上班一族每天的各種坐姿隨時進行調節,懸浮式設計以及便捷的調節控制,能使人們獲得平衡的身體支撐。

 

它很快成為了辦公椅標誌性的存在,推出至今已經在134 個國家售出超過700 萬個,這在類目繁多的辦公椅市場,的確稱得上是漂亮的銷售數據。

 

在美國生活科技類網站Lifehacker 2012年發起的「最佳辦公座椅TOP 5」公開票選中,Aeron椅毫無懸念地拿下第一,其後依次是IKEA的Markus座椅、赫曼•米勒的另一款力作Embody椅、Steelcase的Leap座椅以及Raynor Ergohuman座椅。

 

Aeron 椅是怎麼出現的?它為誰而設計?

人體工程學椅子的概念,第一次進入人們的視線,源於赫曼•米勒推出的一把名為「Ergon」的椅子。設計師也是後來Aeron 椅的設計師之一Stumpf,他曾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環境研究中心研究了十幾年人類的坐姿。

 

此後赫曼•米勒也相繼推出過Equa(1984)和Ergon 2 (1988)兩把辦公椅,但當時市面上流行的椅子,多是追求平滑、堅硬的外觀審美,這類椅子並沒有引起公眾的太多關注,直到Aeron 椅的出現。

 

就像在1960-1970 年代,赫曼•米勒趕上了美國白領工人膨脹,工作團隊越來越龐大,房地產價格迅速攀漲的時機,適時推出了革命性的辦公格子間產品一樣,Aeron 椅的問世,也扮演著市場先行者的角色。

 

它最初針對的市場,並不是辦公人群,而是老年人群。1970-1980 年代,美國人口老齡化嚴重,市面上針對老年人具有醫療輔助性質的椅子只有La-Z-Boys ,但這把椅子設計很粗糙。看到這個巨大的市場機會,赫曼•米勒邀請設計師Bill Stumpf 和Don Chadwick 設計了一把名為「Sarah」的椅子,這也是Aeron 椅的前身。設計師做了大量的研究調查,改造了椅子的框架構造,在測試時收到的反饋很好。

 

不過,他們也遇到了一個市場先行者的問題,缺乏銷售渠道。當時並沒有任何店鋪渠道去銷售給老年人的高端家具。管理層決定調整市場策略,轉向需求更為旺盛的辦公室人群。

 

Sarah 椅

 

改造中的Sarah 椅

 Aeron 椅雛形

 舊版Aeron 椅

 

Aeron 椅保留了Sarah 的框架構造,設計師在面料上革新,使用了Pellicle 這種新型的透氣編織材料,一體式的固定方式,使其在當時得以用最大面積讓使用者在透氣狀態下使用。

 

此外,Aeron 椅也是第一把使用「不同尺碼」策略的椅子,可以提供給最適合你身體的椅子大小,像挑鞋子一樣挑選一把椅子。

 

剛問世的Aeron 椅毫無疑問是辦公椅當中的「異類」,無論是在外觀造型上,還是椅子的製作過程上。當時市面上的辦公椅,通常有厚厚的坐墊,體積龐大。但Aeron 椅沒有看起來柔軟的質感,結構可以一覽無餘,且新材質十分輕薄,看起來一點都不符合人們認為的舒服的樣子。

 

許多測試者稱,這把椅子像是從外星球來的,它的出現超出了人們對椅子的認知範圍。

 

透氣性材質Pellicle 的使用也是Aeron 椅最大的革新之一,當時的辦公椅,主要材料是泡沫海綿,「椅子生產工廠的天花板懸掛著海綿,這是椅子最主要的材料,它們在空氣中發酵變異,聞起來太臭了!」 據Gary Miller 回憶,Pellicle 的使用也讓生產過程變得更加環保。

 

赫曼•米勒也因此在1998年被《Fortune》雜誌評為全美十個最環保企業之一。不過,這只是革新的結果,而非初衷。用設計師Chadwick的話說,「綠色環保並不是主要考慮的問題,我們只是本能地覺得利用最少的材料得到最大的性能十分重要。」

 

一把不算太好看的椅子怎麼變成了一種流行文化?

Aeron 椅最初的流行始於矽谷。

 

1994 年推出時,它正好遇上互聯網泡沫最繁盛的時期,這些短時間內積攢了巨大財富的互聯網公司需要有形事物來證明他們財富和地位,而Aeron 椅的舒適性、革命性像是專門為這些在電腦前按著滑鼠標改變世界的億萬富翁們而設計的, 它完美地滿足了矽谷的虛榮心,變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徵。

 

當時,如果一個公司為其工程師配備了Aeron 椅,甚至會影響到潛在人才的職業選擇。

 

而在泡沫破裂美國許多公司清算時,大量的Aeron 椅被堆放在角落,一個信息工程師在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一堆Aeron 椅堆在角落裡,像是這些企業的墓地。」

 

不過,儘管一些大量購買Aeron 椅的公司被時代淘汰了,但它沒有出局,反而因此變成了一種流行文化當中的現象。

 

很多雜誌、電視劇和電影裡都會出現Aeron 椅的身影。比如《宅男行不行》裡Sheldon 的椅子,美國情景喜劇《威爾和格蕾絲》裡還有花了整整一集試圖得到一把Aeron 椅的情節,《辛普森家庭》 的一集裡,描繪天堂的場景時,上帝也坐著一把Aeron 椅。包括《金裝律師》以及《雅痞神探》等美劇,以及《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命運好好玩》等電影中都有它的身影。

 

 

當然,在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辦公室裡,也擺放著一把Aeron 椅。

 

 

這樣一把標誌性的椅子,為什麼選擇耗費兩年的時間和精力再度革新呢?

更新背後通常意味著推動銷售和重振消費者對產品興趣的需求。

 

一位Aeron 椅的用戶在網上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這椅子的研發已經完畢,品牌已經建立,只要人類不基因突變,大概可以在不做任何改進的情況下賣幾百年吧?它會不會是座椅家具領域的可口可樂?

 

如今看來,這個設想顯然太過樂觀了。

 

現在市面上不乏優秀的人體工程學椅子,一些強勁的競爭對手像Allsteel、Humanscale、Steelcase 等品牌出現在辦公家具市場當中,Aeron 椅不再是現象級的存在。

 

就連赫曼•米勒自己也在前幾年推出了Aeron 椅的繼任者Embody 椅,這款椅子同樣出自於Aeron 椅的設計師William Stumpf 之手,他在一生的最後幾年裡一直致力於研發的這把Embody 椅,可以說是赫曼•米勒在人體工學椅研發領域的集大成者。

 

而從近兩年赫曼•米勒的財報中透露出來的信息,儘管並未提及Aeron 椅的銷量數據,但在其危機分析裡,消費者的需求變化、辦公家具市場的需求變化,都成為反復被強調的因素。

 

工作與生活的界限正在變得模糊,SOHO 辦公的興起,辦公室設計越來越家居化的趨勢,都使得Aeron 椅似乎很難融入到時下流行的室內設計風格當中。

 

而考慮到Aeron 椅正品的價格, 它的二手轉售市場和山寨市場一直很火爆,買賣舊貨的Craigslist 網站和eBay 上可以找到很多二手Aeron 椅, 你可以輕鬆用五折的售價買到一把Aeron 椅。

 

 

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剖析、探討久坐對人身體的危害,辦公椅也隨之出現了更加多樣化的類型,甫一出現就打著「可以讓人們舒舒服服坐在上面數個小時」的Aeron 椅,一時間彷彿站在了科學討論的對立面。

美國知名網絡雜誌網站Slate甚至將這一趨勢稱之為「Anti-Aeron」。

 

與它當時受追捧的情況一樣,這股「Anti-Aeron」的風潮也是在矽谷率先流行開來。AOL、Google、Twitter 以及Facebook 等公司都配上了方便員工站立式工作的工位,表現其對員工健康的看重。

 

比如舊金山設計公司Box Clever 與Knoll 為移動性高的員工設計的「隨身椅」“HiLo,Box Clever 的聯合創始人Recor 指出,相比陷在舒服的Aeron 椅子當中,HiLo 讓你半站著的設計,可以提高會議的參與率,並且這也可以是一個不那麼有侵略性的宣誓權力的姿勢。

 

而Martin Keen 設計了一個座位極小的椅子Focal,試圖幫助治愈久坐的疾病。甚至也有設計直接將工作台的座位換成自行車或跑步機。

 HiLo

Focal

上述這些現象的出現,都在挑戰著Aeron 椅的生存困境

 

更新看起來是自救的最佳方式了。此舉也是赫曼•米勒師徒鞏固其在工作場所創新和高性能座椅領域的領導地位,做出的一種嘗試。

 

赫曼•米勒的CEO Brian Walker解釋道,「我們關於科學的坐姿和人體工程學的知識已經更新了,當我們看著這個產品的時候,覺得這把椅子標誌性的地位應該被保留下來,但是需要在舒適性和美學的基礎上有相應提升。」

 

新版Aeron 椅擁有重新設計的傾仰機制,可調節的PostureFit SL(Y 字背托)脊柱支撐器和8Z Pellicle 懸掛系統(每個區域的懸掛材料都擁有不一樣的硬度),共同增強了舒適性。

 

對於個人用戶,這款座椅可適應人們坐下時的各種活動與姿勢範圍,從緊張的直立坐姿到放鬆沉思的斜躺。而對於辦公使用者,交叉性能設計也使得Aeron 椅適合於各種工作場所。

 

「我們相信這個星球上沒有哪一個家具像Aeron椅一樣一直保持著它的價值,這是我們一直驕傲的事情。」 Brian Walker說到,「我們很開心Aeron椅到現在一直有一個健康的市場。新的版本和舊的版本將會一起存在,這個策略是要確保我們保留現在的粉絲和使用者的基礎上,吸引Aeron椅的新粉絲。」

  

 

辦公椅應該是什麼樣的?讓人保持機敏還是放鬆?什麼叫舒服?椅子設計應該鼓勵人們多站起來走走,還是應該舒服到坐下去就不想起來?這些問題其實都很主觀,大眾的需求也是捉摸不定的。

 

與Aeron 椅一起出生的「90 後」們如今成為了新興的辦公一族,他們亦有著更加多樣化的需求。

 

但一把舒服的椅子,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是必需。

 

圖片來源:

Dezeen、Fastcodesign、Ergonomic Chair Central

原文來源:好奇心日報/原文作者:高雅胡瑩

原文鏈接:設計史上有很多把著名的椅子,而這一個因為讓你更愛工作而著名

你可能也想讀:聽見男性心聲,商場貼心設置「老公寄存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