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李安挑戰每秒120幀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震動全球影人,大家都為了李安的勇於探索新技術而叫好。李安是喜歡冒險的導演,從《臥虎藏龍》開始,幾乎每部戲都看得出李安不安份的靈魂。但太愛冒險的人就得承擔高風險,雖然《比》片在技術上獲得一致的讚譽,可是觀眾的評論才是影片成功與否的最高仲裁者。
儘管李安光芒萬丈,國外首映的影評卻反應冷淡,美國著名影評網站《爛蕃茄》上的「新鮮度」(越高越好)只有平平的47%,而另一權威影評網IMBD綜合評分為7.4,呈現中間偏上的評價。
120幀難以駕馭
每秒120幀的動態捕捉雖然可以非常清晰地捕捉所有影像與動作,甚至可以做到沒有殘像,非常適合做運動記錄片或動作片,事實上李安之所以會想挑戰120幀就是起源於他想拍拳擊片的構想。可惜有好就有壞,因為影片太過真實,不管對於導演還是演員都很難「駕馭」,不僅李安在導戲時得不斷審片,以避免出現超出過往經驗所能預測的不自然呈現,對演員來說,如果演技不夠好,或是遠方臨演一個違和的動作都會被觀眾強烈地感覺到。
國外首映後的網友影評中,用「影片愈真實,演員的努力看起來反而很人工」來形容《比》片,甚至有網友嘆道「或許120幀不是電影工業的未來」。整體來看,雖然好評不少,負評也很多,李安這次的「實驗」可能達不到台灣人心中所預測的一片大好。
不過好消息是,據傳李安下一部電影是拳擊片,很適合高幀數規格的電影,值得大家拭目以待。
李安陷入爛片循環?
有人發現,從《臥虎藏龍》開始,李安就陷入好壞相接的好萊塢爛片循環,也就是說,李安在好萊塢製作的電影,一部廣受好評後就會出現一部電影負評居多。讓我們來細數一下,《臥虎藏龍》之後是2003年的《綠巨人浩克》,李安採用獨特的剪接手法,卻獲得美漫迷的反彈,而一般觀眾的反應也平平,是負評居多的失敗嚐試;但很快地,2005年的《斷背山》讓李安站上高峰,獲得中外接連不斷的讚譽與頒獎肯定;2007年李安拍《色戒》,但因為不算好萊塢片,暫且不論;但2009年的《胡士托風波》的確又陷入爛片循環,觀眾評價平平;接著在2012年拍出叫好又叫座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面子裡子皆贏。
算一算,這次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又輪到爛片階段了,是不是真的會凶多吉少呢?其實也才上映沒多久,現在下定論還太早,總之影片好不好看還是要自己去戲院觀賞才說得準,不如今天就去買票驗證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