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瀕臨絕種的危機,將影響大自然生態的運作,地球的物種豐富,環環相扣形成的食物鏈,安定著整個生態系,但人類為了經濟的需求、人口的增加,逐漸侵犯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為了自己的物慾,濫捕濫殺,導致物種急速下降,面臨消失的絕境。
「鬼蝠魟」在華盛頓國際公約被列為保育類動物,台灣漁業署7月才剛宣布如果捕撈到鬼蝠魟,必須通報相關政府單位,才一個月的時間,屏東卻出現鬼蝠魟遭業者捕殺販售的消息,台灣並未明文規定鬼蝠魟為保育動物,但面對瀕危物種,比起法令的限制,價值觀的建立及保護動物的落實,是否更為重要?
動物的悲歌:人類的一意孤行
物種的危機帶來了環境的威脅,各國環保團體為保護生態積極行動,在全球呼籲保育物種的意識下,仍然有部分地區的國家、人民為了「文化的傳承」、「研究的需要」等原因對保育生物進行大規模的捕殺,「捕鯨行動」就是個血淋淋的例子!
日本曾遭國際法庭判決暫停捕鯨行動,但日本不顧國際社會反對,選擇在隔年宣布恢復在南極海的捕鯨行動,日本當局宣稱為的是「科學研究」,此舉引發國際環保團體及部分國家的大力譴責!
丹麥屬地法羅群島(Faroe Islands)在每年夏季也以「傳統活動」為由開始大規模的捕鯨行動,雖然丹麥政府禁止捕鯨,但法羅群島屬於半自治地區,當地人視捕鯨為一項習俗,備受爭議的傳統文化,在當地島民的堅持下持續進行,也顯示出保育稀有動物的觀念並無落實。
在大自然中任何物種都不可或缺,肉弱強食形成食物鏈,若其中一層因人為因素消失殆盡,生態平衡必然遭受破壞,人類被稱為最強掠食者,幾世紀來的濫捕獵殺,造成地球沉重的負擔,科學家也呼籲人類要正視問題,每個人小小的破壞,累積而成卻是大大的傷害,不論動植物,人類都應該要珍惜並且愛護地球上的每一條生命!
圖取自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犬貓代養計畫,讓浪浪無縫接軌享受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