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版我第七本書《創業家賺錢方式和你不一樣》,是出版社老闆邀請我針對目前一些「模糊現象」而寫的。
二、三十年來,矽谷企業家不停地到亞洲鼓吹創業風潮與天使投資概念,好不容易,晚近幾年,亞洲各地區認知了兩個殘酷事實:大量製造並非利潤的來源,而衹是在爲有渠道的他人作嫁衣裳,所以必須想新方法新點子。
IT產業雖然不斷編造像「大數據」「雲端」「IoT」這些舊酒裝新瓶的題目,也帶來一些所謂專家趨之若鶩,但對亞洲產業結構升級其實不會有太大變化。世界版圖仍然是「有者恒有,沒有的還是沒有」。於是,大家都警覺到,再不玩點適合自己的新花樣,恐怕要與市場漸行漸遠了?
臺灣這幾年因爲找不到合適的新題目來炒作,就忽然間瘋狂地鼓吹生物科技。政府長官們自我感覺良好,認爲我們曾經在資訊業拿過天下第一,想當然爾我們也可以在生物科技或製藥拿下一些世界第一?其實除了醫療器材或許臺灣有一定的基礎以外,其他很大部分是否有過多的一廂情願?面向愚民,炒作股票比較容易,真要創建出世界生物科技與醫療健康的骨幹事業標杆,可就大大困難了!
總體來説,檯面上浮出很多人大搞或大談創新創業,總比無人問津或停滯爲冷題目要好得多。問題是,目前一窩蜂冒出的創新創業專家現象,帶出不少扭曲的錯誤。其中一個,就是這些是什麽樣的創新創業專家?
其實這個現象不衹是臺灣,矽谷與大陸一樣也有。臉書的扎克伯,阿里巴巴的馬雲,宏碁的施振榮都有資格教導大家,也有資格爲國家建言,因爲他們真正做過,走過,經歷過。但是更多沒有真正創業成功過的人,今天在大剌剌地教人家創業;沒有實際茹苦含辛篳路藍縷經歷過創辦事業,從無到有一路走過來的人,也變成可以到處評論提供國家社會藍圖。這與沒有自己真正賺過大錢,卻四處叫人家如何聰明地賺錢,變成媒體寵兒,都屬於「忽悠」。
錯誤的老師以「空心老倌」方式在社會上變成創新創業的代言,就會造成整個社會對創新創業這件事的整體錯誤印象。是不是很會講話,很會編造美麗辭藻,就是創新創業的代表?是不是沒有吃過豬肉,但是看過豬走路,就可以準確地描述豬肉的味道?
我本人在矽谷與亞洲創過六次業,大敗三次,大勝三次。自己省喫儉用掏腰包天使投資五十次,成功二十餘次。我曾經爲了創業而一窮二白,打官司打到晝夜無眠,處理問題處理到差點跑路。這樣子辛苦了四十年,才勉强略懂創新創業是怎麽回事。但我到今天,絕對還不敢以老師自稱,更不要談對國家或社會自我標榜自居爲專家或什麽《神》。
我認爲,如果這個社會要繼續提倡創新創業,可不可以建立一些行爲標準?
1. 真正憑自己力量,從零開始,創建新創事業而後偉大成功的人,才是我們的導師。像陳五福,徐大麟,施振榮這些實際上付出過代價的賢者,才是創業家應該學習效法的對象,而不是去學習那些衹靠口才好或寫標題,卻從未自己真正付出過代價的忽悠人士。
2. 真正的創新創業學識學問與經驗,是創業家們要幾度自己踏出去創業而後才能得到的無價之寶。如果衹是擅長包裝或灌水膚淺的履歷,那就衹與有綫電視後端股市名牌老師一樣,能吹多久就吹多久,吹到後來自己都相信自己是《神》了。
3. 大家眼睛不妨放亮一點,可以直接詢問:這些在口沫橫飛教你如何創新創業的專家,這些在指導國家社會的所謂大師,自己憑自己力量創過那幾個事業?成功過那幾個大企業?自己都做過什麽?
延伸閱讀:對的想法帶來創新創業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