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區塊鏈技術不可能取代中心化治理體系?(下)
區塊鏈資訊/張詠晴編譯
2018-09-26 12:40

更為重要的是,區塊鏈的原則,是每個人都要貢獻價值。這就是說,參與的人越多,使用比特幣交易的人越多,那麼比特幣的價值就越大,那麼先佔有比特幣的人的收益也就越大。這其實也算是一種財富升值的搭便車。

 

這樣的貧富差距結構,激勵了很多人去創造新的比特幣,從而使自己成為最初的那批人。事實也正是如此,不僅一種數位貨幣本身可以分叉,各種各樣的加密數位貨幣層出不窮,空氣幣、萊特幣、天空幣、以太幣等幣不斷出現,而且有的加密數位貨幣本身幾無價值,僅是作為投機增值的手段。即便某個貨幣從各種數位貨幣的競爭中勝出,也仍然無法避免巨大的貧富差距產生,而這種貧富差距和每個主體的貢獻差距並不呈正比。

 

四、區塊鏈技術的「激勵問題」

 

區塊鏈技術融入人們生活,最合適和最基礎的渠道,就是提供數位貨幣,這也是人們經濟生活的基礎和中心。比特幣帶來的最大爭議是,有學者認為,比特幣可以取代以中央銀行,作為單一中心供給貨幣體系。

 

從技術角度打比方,區塊鏈相當於一種印刷技術,數位貨幣就相當於紙幣。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這個紙幣的價值該如何體現?一枚數位貨幣到底能購買多少麵包?在現實中,數位貨幣仍然是以紙幣的價值作為對標的。如果說數位貨幣能夠取代法幣系統的話,也需要形成與法幣之間的穩定兌換關係。但是法幣系統下的紙幣,天生就具有通貨膨脹的傾向,紙幣越來越不值錢,而加密數位貨幣卻天生具有通貨緊縮的傾向,其發掘成本越來越高。因此兩者之間的兌換關係,仍然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

 

加密貨幣社群的原則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只有每個人為社群作出貢獻,才能維繫社群的良性運行。在現實中,為了發起成立一個區塊鏈社群,就需要透過「首次貨幣發行(ICO)」來融資,正如同透過發行股票,來建立一個公司一樣。

 

「ICO」之後,團隊獲得了巨大的資金支持,那麼這批人往往就失去了建設和維護區塊鏈社群的動力。也就是說,從區塊鏈社群的建設和維護角度來說,建設者本身就傾向將社群建設作為賺錢的手段。這就是我們在現實中所看見的,區塊鏈社群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推廣與宣傳當中,而並不是建設社群本身。最近網路上正流行著比特幣首富李笑來的一段話,他說道:「只有投機才能成功,價值投資都是傻。或許這是目前區塊鏈社群建設的最好註解。」

 

我們可以承認,一個新事物總會呈現一定的投機、狂熱和不理性的階段,但由於區塊鏈技術不能有效解決區塊鏈社群的建設問題、搭便車問題、貧富差距問題和公平公正問題,因此,它幾乎不可能取代現有的「中心化治理體系」。

 

上篇連結:

為何區塊鏈技術不可能取代中心化治理體系?(上)

為何區塊鏈技術不可能取代中心化治理體系?(中)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區塊鏈技術替代不了中心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