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蕩蕩談「月經」真的很難嗎?
黃俐禎
2015-09-07 14:12

記得今年的38日國際婦女節當天,德國一位女子為了抓住大眾的目光,決定用女孩子每天都會使用的衛生護墊來傳遞訊息。她在衛生護墊貼上關於性別平等、女性主義以及強暴等議題,並且把衛生護墊貼在她所居住的城市的各個角落,而她也成功引起了大眾的注意。

 

然而,最近有一則新聞被廣泛流傳。不同於德國女生的做法,一個26歲的英國女生甘地(Kiran Gandhi)日前參加倫敦馬拉松時正好遇到月經來潮,但她不放棄參賽,甚至還決定跑完全程,而且不使用棉條、衛生棉或任何衛生用品,任經血流下,染紅她的褲子。

 

台灣媒體報導之後,吸引許多人到底下留言。很多反對甘地行動的人,認為像她這樣任經血恣意流出,很不衛生、很噁心、很不禮貌,也令人感到不舒服,「和女性主義一點關係都沒有」他們這樣說。

 

國外的媒體報導後,底下的留言也偏向負面,而且大家都一直強調她是哈佛商學院畢業的學生。

 

不過,在討論這行動到底有沒有意義之前,當然要先來了解一下,她究竟為何要這麼做?

 

根據甘地的部落格文章內容,有兩個理由:第一,她認為這個社會建立了一個「月經羞辱」的文化,而這又可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在許多文化裡,月經還是被視為不潔的,月經來潮的女人受到很多限制(:不能進入廟宇)。除此之外,女生經常被教導,月經不是應該被拿來公開討論的事情,面對月經,我們應該愈隱晦愈好。

 

第二,在已開發國家把衛生棉和棉條等衛生用品視為理所當然之際,世界上仍有很多女性無從取得這些資源。

 

她點出了社會對女性月經的貶低和無視,以及衛生條件不平等的這兩個議題,而甘地這樣的行動確實也帶動了話題,也帶我們檢視經常和月經連結在一起的「骯髒」和「噁心」感。

 

談「月經」真的很丟臉嗎?

 

光是月經的代號,在台灣就不知道發明了多少!大姨媽、好朋友、草莓、小紅、那個,各式各樣的詞彙,卻很少人會直接說「月經」。為甚麼要發明這些代號?難道談月經很丟臉嗎?更別說每次去買衛生棉,店員總是會問:「需要紙袋嗎?」彷彿在大庭廣眾下拿著一包衛生棉是多不可取的一件事情一樣。

 

另外,男性替女伴買衛生用品,總是被貼上「好男人」的標籤,不正也是因為我們把買衛生棉視為一件極度害臊、羞恥的事情?

 

還有,每次月經來時,女生總是要用一層一層衛生紙團團包住衛生棉,再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放到口袋裡。沒有嗎?觀察一下身邊的女性友人,也許這樣的行為已經是女性月經來潮時的反射動作了。

 

文化對「月經」的迷思

 

在許多文化中,經期的女人總是受到許多限制,例如:不能去拜拜。

 

尼泊爾的某些村落裡,仍流傳著名為「潮帕蒂」的習俗,也就是女性在月經來潮時,會被禁止使用公共水源、觸摸牲口、參加婚禮等社交活動,甚至不能在自己的家裡過夜!在印度,女性的月經仍被視為不潔與骯髒,圍繞著許多禁忌。

 

面對網路上排山倒海的「噁心骯髒說」等負面評論,思考一下,如果今天甘地是跑步跑到一半跌倒而造成手臂或腿部擦傷流血,但她卻選擇不包紮,讓血恣意橫流,大家的反應還會相同嗎?

 

當然,甘地的焦點並不是鼓勵女人從此之後都不要再使用棉條或衛生棉,她的用意是希望大家去思考,為甚麼我們覺得經血是噁心的?為甚麼我們要因為月經而遮遮掩掩?她更希望大家留意到全球衛生條件的不平等,有很多女人在經期無法獲得應有的照護。

 

甘地這次的行動,也再度牽引出社會上對於女性歧視的議題,不禁讓我想到,澳洲在2000年推出商品與服務稅,包括保險套、防曬產品、尼古丁貼片在內等健保相關產品,免課10%的稅。然而,無視當時的反對聲浪,棉條和其他女性衛生用品未能免稅。此政策也引起一名女大生發起連署活動,質疑是性別歧視,要求免稅,這無非也是一種對女性的不平等?

 

有許多留言說,甘地難道不能用其他方式引起大家對這些議題的關注嗎?一定要用這麼不舒服的方式嗎?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如果是你們,你們又會選擇用甚麼樣的方式,讓大家舒服地關注這件事情,又能夠讓這個議題得到一定的重視及迴響呢?

 

 

圖片來源:Google圖庫

●立即下載KnowingAPP,帶給你移動世代最酷的閱讀體驗

●訂閱Knowing電子報 

●加入Knowing讀者兄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