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矚目的「馬習會」終於在7日午後啟動歷史性的一刻。這一刻將海峽兩岸同屬華人的兩地,再度往前跨入另一個里程碑。分隔兩岸的炎黃子孫,歷經了66年分治後,若要用一句話形容最大的差異,就是:「我們有周玉蔻」!
「馬總統、馬總統、馬總統、你到底要不要回答啊!馬總統!」
相信當天參加馬習會的記者們,應對這幾個字不太陌生。恐怕會後將有許多記者,回房後帶著這「馬總統」的怒吼入夢鄉。兩岸若要以一個畫面來形容彼此的差異,應該就屬是否能孵化出一個周玉蔻了。
當然,這個周玉蔻只是個象徵意義、一種kuso的圖騰,背後意味著的,可能是台灣五花八門的社運與抗爭團體。不管是清晨起早早,跟著馬總統赴機場的陳為廷6人組,或是欲入境新加坡遭拒的學運3青年。
甚或是一度在反服貿期間,趴在立委座車上的抗議殭屍們。這些團體背後常帶著濃烈的作秀色彩,但也增添台式民主的多元與包容性。
反觀對岸的政治人物與會時的拘謹、提問次數的限制、內定的發問程序,雖然提升了莫大的效率,卻也有種美中不足的遺憾。對岸雖然在經濟、外交、軍事、以及國家威望上,遠遠領先台灣,但就是獨缺一個周玉蔻!
有周玉蔻重不重要?可大可小;大則代表著,台式民主的容忍性,已經撐到令人瞋目結舌,甚至到無可奈何的地步。就算這個鬧劇已被無限提領到耐力的臨界點。仍沒人敢將噪音源強行拖出。
雖然在大部分與會議人士的心中,抱持著看笑話的心態,但也是這種憋笑的雅量,讓本島至少在人與人的溫度間,尚優於對岸。
反觀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遇到這位台版獅吼功時,不諳柯賜海式疲勞轟炸、或是太陽花式「就是要退服貿」的薰陶,處理這類需幾近當保姆的耐性時,對岸的政治人物就是矮那麼一截。
對於蔻蔻姊質疑張志軍回答太少、沒有誠意,號召「台灣記者為何不抗議?」時,這位身經大陸外交部常務副部長、黨委書記、國台辦主任、張王會等大風大浪的兩岸第一把交椅,就是應付不來。只能扳一張臉,回絕說,「記者會半個小時,對不起。」
想像看,如果是馬總統扳著臉,如此回覆,台灣的報紙會如何鞭屍?當然,這種台式民主的嗆到飽行徑,雖然很搶眼、夠吸睛,很能博取廣大鄉民的興高采烈,小腳雀躍,卻招來現場中外媒體私下竊笑與無語問蒼天。
聰明如周玉蔻當然知道沒人會理她,但就跟此次的馬習會般,能握到手就已成功;當蔻姊的抗議行徑,無止境出現在新聞跑馬燈時,也就夠本了,台式民主也就莫名其妙得到精神勝利。
當然,台灣的民主絕對不是蔻蔻姊,本島媒體,絕大多數也不會整天瞎吼,多半還是理性、正常、冷靜,血壓介於120~150間。
但就是我們有容忍剛過萬聖節後,還繼續玩Trick-or-Treat的雅量;有著室內噪音瀕臨轟趴等級,會議還能照常舉行的能力,讓台灣在缺乏「一帶一路」的偉大工程下,仍能握有「一人一票」。
這一人一票雖吵雜、混亂,甚至荒謬,但確保了一人一聲;沒人會摀口,也沒人會找碴。只要不帶炸彈,要怎樣喊,就怎樣喊。兩岸分治66年後,別人雖有亞投行,咱們則有周玉蔻,大聲的喊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