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疾管署公告台灣境內第三例茲卡病毒移入個案,染患病人為高雄一名22歲印尼籍漁工,入境時因為發燒等症狀被攔檢,現在已恢復健康。
茲卡病毒先前在美國引發社會極大的關注,一來是此病毒在美洲23個國家傳出多起病例,疫區擴散快速,更聳人聽聞的是,美國科學家已証實患有茲卡病毒的婦女會生出小頭症嬰兒,造成家庭不幸。
(白線斑蚊)
茲卡病毒的傳染方式
根據衛福部資料,茲卡病毒藉著病媒蚊傳染,而台灣可傳染茲卡病毒的病媒蚊為埃及斑紋與白線斑蚊。此二者體色黑、腳帶有白斑,其中埃及斑蚊背部有一對彎曲的白色縱紋,而中間夾有一條淡黃色縱線,喜歡棲息於室內積水容器;白線斑蚊背部中間有一條明顯的白色縱紋,比較喜歡棲息於室外。斑蚊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日出後的1~2小時,以及日落前的2~3小時。
(埃及斑蚊 圖片取自台灣環境有害生物管理協會)
茲卡病毒的潛伏期為3~7天,最長可達12天。
症狀
據疾病管制署公告,茲卡病毒的典型症狀為發燒、紅疹、關節炎等,有時也會頭痛與肌肉痠痛。根據巴西及玻里尼西亞等疫區的監測報告,也有病例出現神經系統或免疫系統併發症。
預防方法
因為目前仍無疫苗可以預防茲卡病毒,避免被病媒蚊叮咬是唯一的預防方法。
1.戶外活動時最好穿長袖衣褲,減少被叮咬的風險,並使用經衛福部核可、含DEET的防蚊液。
2.至茲卡病毒疫區時,選擇有紗窗的居住場所。
3.清除家裡與住家附近的蚊蟲孳生源,如積水容器與地面積水。
4.懷孕婦女盡量避免至茲卡病毒疫區,若逼不得已則要做好防蚊措施,以免遭受生下畸型兒的風險。
延伸閱讀:六月去哪玩?三大展覽報你知!
延伸閱讀:去去蚊子走!5個防止蚊蟲叮咬的小撇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