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如日中天的SONY有龐大的各領域部門,每個部門都有傲人的研發能力,員工們都對自己的公司感到驕傲。根據Gillian Tett的著作所說,因為當時的的SONY有眾多部門盈虧自負,在各自為政的情況下曾有一度各部門共推出三款隨身聽互相競爭,僅管在行銷上是很奇怪的行為,SONY卻沒有意識到各部門過度分工、難以整合的隱憂。
結果沒幾年,小而精實的蘋果在賈伯斯的帶領下迅速拿下全球隨身聽市場,並準確地搭上智慧型手機浪潮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反觀SONY則每況愈下,終於在2008年開始連年虧損,儘管SONY還是有其研發優勢,但最低潮時,惡毒的評論者甚至說SONY只能靠裁員與賣祖產來維持營運。
確實,SONY在重整期裁了不少員工、放棄不少部門與資產,但SONY的作為不止如此。
救世主平井一夫
平井一夫就是讓SONY起死回生的關鍵先生。根據維基的資料,平井一夫在1995年參加SONY 旗下PlayStation在北美的發售業務,之後憑著努力與才幹不斷高升,在2006年接任索尼電腦娛樂SCEI總裁,在任內挽回PS3的劣勢,於2010年讓SCEI轉虧為盈。儘管PS3站穩了腳步,SONY在2011年年度結算仍然虧損了四千五百多億日圓,2012年4月,平井一夫接任CEO擔下重整SONY的任務。
第一步就是裁員、放棄虧損的部門來止血。2012年就裁掉一萬多名員工,佔全體的6%,並出售化學部門、解散光碟機部門;接著收購有潛力的公司,比如與Olympus合作醫療業務公司等。一年度的大輻改革使2012年的年度結算出現自2008年來的首次淨利。
止血只是第一步,患部沒處理好SONY的前景還是渺茫無望,隔年的2013與14年SONY接連虧損一千多億日圓,眾多評論者都看衰平井一夫,但平井仍有信心,在2013年年底,他表示:雖然我們的研發能力還未完全復原,但至少我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什麼是正確的道路呢?
ONE SONY
前面提過早年的SONY各部門各自為政,無法為集團提供綜效;根據《SONY逆轉勝三個啓示》平井一夫當年身為遊戲機事業部門總經理時就懂得突破思維,整合SONY的遊戲機技術推出Xperia Play手機,僅管會降低遊戲機部門的業績,平井仍堅持主張。以同樣的思維,平井一夫擔任CEO後喊出ONE SONY戰略目標,打破事業部門藩籬,成立跨部門的「UX商品戰略部」,每個月和各部門總經理開會,以他們對市場的觀察做出明星產品。
平井在電子商品領域中把重心放在手機上,整合集團所有的技術與資源去拓展手機市場,而且目標明確,不打算跟中韓兩國搶中低階手機市場,而是專攻高階客層。
2014年,SONY的手機出貨量翻倍;今年,SONY終於達成真正意義上的轉虧為盈。
Xperia叫好不叫座
即便在SONY的低谷期,SONY仍不放棄技術研發。比如CMOS技術,根據《SONY逆轉勝三個啓示》,SONY投資十億元美元開發「堆疊式CMOS」,具備比一般數位相機高兩倍的感光度,成為SONY的金雞母,風行全球的iPhone就搭載SONY的CMOS,每賣一支iPhone蘋果就要付20美元給SONY。而SONY的遊戲機,如上所述,也一直是旗下手機的加分利器。
平井一夫很清楚他們拼不過中韓的高CP值戰略,因而應用他們擅長的研發技術為自己的手機附加周邊價值,與蘋果一樣走高檔路線,事實上,在Andriod陣營裡,SONY手機的利率已擊敗三星封王。雖然目前手機市佔率低到跌出十名外,手機也還沒走出虧損的泥淖,但叫好不叫座的Xperia如果有一天能夠翻身,可能會成為iPhone第二。
SONY不是只有手機
因為手機連年虧損,根據今年五月的新聞,素負自信的平井一夫也不敢貿然劍指天下,打算先將眼光放在含金量高的東北亞市場。平井一夫的風格向來是先專注做好,再穩健拓展。而SONY集團有穩健拓展的實力。
SONY給人的印象向來都是電子產業,但這幾年電子產業除了遊戲戲與CMOS部門外幾乎都失去光環,以致於大眾都以為SONY好像漸漸衰亡了,但其實SONY仍然有眾多營利項目,最賺錢的是金融業務,其他還有娛樂與音樂領域,我們熟悉的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其實早在1989年就被SONY併購了,007系列與蜘蛛人系列就是SONY的招牌好戲。而音樂方面,在歐洲用SONY手機可以無限制聆聽一兩千萬首音樂,其歌庫量緊追在iTunes之後。
SONY很清楚未來手機的銷售關鍵在於軟體,而SONY旗下電影、遊戲、音樂部門將會是他們重返榮耀的利器,再搭載優異的照相技術。
延伸閱讀:一分鐘可以當兩分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