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冠伶 愛往外跑的新媒體女孩
百畝青田
2015-07-23 23:48

在二十一歲那一年,周冠伶為自己規劃了三個關於媒體、藝術和音樂的旅行計畫。這三個旅行不單是為了成就個人的夢想,更有對故鄉與社會的回饋。她擁有絕佳的行動力和執行力,不畏於向外尋求幫助、與人對話,使自己的旅程意想不到的豐富,也得到意想不到的支援、友誼和收穫。

 

周冠伶是一個愛往外跑的女孩,她一直期許自己能為社會公平和更好的社會價值而努力。參加太陽花學運之後,由於對台灣媒體產生種種失望和質疑,她將原本希望到非洲大草原、柬埔寨或吳哥窟當志工的目標,轉向新媒體的首都──紐約。

 

周冠伶發現國外的傳媒不僅形式多元,報導的視野也更觀廣客觀。「所謂的新媒體,指的是那些新興的、資訊形式新穎,也具備互動性的網路傳媒」

 

周冠伶解釋:「像著重評論和部落格文章的關鍵評論網、主攻線上影新聞的 Now This News、依賴社群網路的 Buzzfeed 等等都是。」她希望能親身見識這些新媒體如何經營新聞,並將這些收穫帶回台灣,尋找台灣媒體的可能性與出路。因此,她藉由世界公民島的贊助,申請去參訪五家新傳媒,訪問他們各部門的工作,了解這些新媒體運作的過程。

 

帶著畫筆和吉他遠行

 

在媒體旅行之外,從小就愛畫畫和彈吉他的周冠伶,也沒有忘記將紐約之行加上藝術和音樂的元素。原本,她希望在紐約透過畫畫和吉他交朋友,以漢字的「愛」當做主題,在紐約中央公園、地鐵等地,用吉他吸引他人注意,和他人一起畫畫、交換故事,並推廣漢字文化。然而,充滿各種點子的她,又希望這個計畫可以更深入與完整。

 

最後,周冠伶決定聯絡十位個擁有不同創作領域的紐約藝術家,如錄像藝術、聲音藝術、人偶藝術等,請他們讓她在工作室一起創作,了解他們創作的想法和過程。同時,她也找到吉他的贊助廠商,設計了一個吉他旅行的小遊戲──隨機找了三十六個陌生的地方的照片,然後再到這些個地方與吉他拍照。因為這個計畫,公司也欣然贊助周冠伶一把免費的旅行吉他。

 

 

當周冠伶找到十位藝術家之後,她仍沒有忘記「旅行,不只是為了自己」的想法,她仍想要帶一些東西給台灣。最後,她決定回到了故鄉台東。大膽地跑去和台東副縣長討論,誕生了一個以蘭嶼為中心的藝術課計畫。她請十位紐約藝術家朋友為蘭嶼繪製十件藝術作品的草圖;周冠伶則負責招募志工,設計出十堂藝術課,讓蘭嶼的小朋友免費上課、進行大型的創作,體驗到「把自己的想法變成作品」是怎麼一回事。

 

周冠伶心裡清楚,區區十堂藝術課其實不能留下甚麼深遠的影響。但她期待這個課程能進一步和當地的政府合作,發展藝術深耕計畫,成為在當地推動藝術改變的力量。

 

夢想途中的挫折

 

在周冠伶精采的旅程背後,其實有三個龐大的壓力:被拒絕的壓力、時間壓力和經費壓力。在籌備吉他計畫的時候,周冠伶曾寫了一封長信給一位小有名氣的歌手,結果被「已讀不回」。在與群眾募資平台合作前,她也必須自己帶著企畫書、直接找相關的平台和基金會募款,忍受高達八成的回絕率。

 

 「當你花了很大的心血寫每一封信,卻連續三四次都被『已讀不回』的時候,你就會開始懷疑自己,而你必須幫自己找走下去的動力。」在申請贊助不斷碰釘子時,周冠伶會先放下手邊的困難,在粉絲專頁上想一個新的點子或有趣的小活動,給自己一點鼓舞、信心和勇氣,再繼續去面對挫折。

 

在許多人眼中,周冠伶能不斷往夢想前進,應該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但她也不諱言自己目標邁進的過程,其實是非常辛苦的,「它其實比較像一個『崩潰感和成就感的循環過程』。我總是先一步步的崩潰,才一步步的靠近夢想。 」

 

在找人脈和資源的辛苦過程中,周冠伶靠著「主動出擊」和「有備而來」度過重重難關。在找吉他的贊助廠商時,她不亂槍打鳥,而是先搜尋「青年旅行、吉他、贊助」,看哪家公司贊助最多類似的專案。認識台東副縣長之前,她也先調查副縣長做過哪些事情,打出一封文情並茂的信,說明自己的來意。周冠伶說「有這樣的誠意和準備,很多先進都願意和青年談一談」。

 

周冠伶也發現,許多人脈關係竟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她原先沒有想到吉他公司的總經理和主管,竟然是年輕而有趣的人,不僅願意幫她介紹歌手,還請這些歌手為她加油打氣:「其中還有蘇打綠耶!他們是我從小的偶像、是我的神,現在他們居然幫我加油!」而那些原本沒有理睬她的歌手,在副總的一通電話下,竟然又來幫她錄影片和唱歌。對周冠伶而言,雖然繞了一大圈,但最後的收穫卻是大過自己的預期。

 

 

 

周冠伶覺得自己年紀還小,也不是什麼天才,所以她並不期待自己要在三、五年內就改變世界。她覺得自己該做的事,就是盡力累積自己的能力、人脈、際遇和故事,先創造一些細微的影響,並從中學習經驗。到最後,才有能力把力量匯集起來,造就深遠的影響。

 

「我覺得任何改變,都是從行動開始的,你不需擔心這個行動有多渺小、多荒唐、多不可能,或是擔心別人不回你的信。你若不寫,他怎麼回你?」這個剽悍的旅行藝術家,勉勵大家絕對不要吝嗇或害羞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也要學會「在兩分鐘之內講出自己想要什麼」,並「表達自己人生中最能打動別人的部分」,這樣就能為自己開啟許多充滿驚喜的門。

 

圖片來源:周冠伶臉書

 

Knowing與百畝青田計畫合作,即將刊登更多「有故事」的年輕人專訪文章,與年輕世代讀者們分享,敬請期待!

 

● 立即下載KnowingAPP,帶給你移動世代最酷的閱讀體驗

● 訂閱Knowing電子報

● 加入Knowing讀者兄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