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真人與動畫,《捉妖記》走出框架
翁健偉
2016-04-14 18:37

大山大水,就不該配大紅大綠

從夢工廠動畫《史瑞克》迄今,導演許誠毅累積了動畫片的製作經驗,應用在《捉妖記》的拍攝工作上。雖然《捉妖記》有大量的電腦繪圖特效鏡頭,但對他來說還是全新的創作經驗,一路摸索、嘗試與思考過程中,逐漸走出傳統中國電影題材的框架。

打從《臥虎藏龍》成功以來,許多以中國為背景的古裝片就接踵而至,這些電影都不約而同走誇張、誇飾的美學,大山大水再加大紅大綠。但在《捉妖記》卻不是這樣。觀眾看到貴族的角色打扮的金碧輝煌,但還有很多平民的角色卻是穿著邋遢的衣服、亂亂的髮型,給這部充滿想像力的電影增加了真實的感受。導演許誠毅說片中類似的很多安排,要多歸功監製之一的悉仲文,「他厲害的地方在於會想很多東西,『為什麼角色要這樣穿』、『跟人物的性格該如何搭配』、『給觀眾的第一印象是什麼』,非常專業,從他身上學到很多。」許誠毅笑稱,悉仲文實在太厲害了,以後如果要拍動畫片,能有一個悉仲文在旁邊做服裝造型會有多好。不過也因為走寫實的路線,拍到後來白百合還跟導演抱怨,為什麼扮演貴族的鍾漢良整部片有三套漂亮的造型,她跟井柏然穿來穿去卻都是一樣的衣服,他解釋說:「讓觀眾看的時候會覺得不太一樣,反而有質感、真實感。」

 

繪製分鏡表,思考如何改善劇本

由於拍攝動畫片出身的背景,在製作《捉妖記》時,許誠毅也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在其中,例如繪製分鏡表(Story board)。「開拍前就把所有的劇本都畫好分鏡表,就算是沒有電腦特效的場景也是,畫好之後心裡會有底,知道這場戲的節奏在哪,知道這場戲的台詞還不夠好,分鏡表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有了分鏡表之後,許誠毅對於整部片的想法會更為清楚,與工作人員討論時就能找出需要改善的缺點,「也許劇本沒有寫得那麼細,覺得如果可以加一個反應會怎麼樣。或者加一個道具進來,會不會更有趣。」他記得有一場戲是主角在山洞中跳舞,當時劇本只是描繪氛圍,沒有寫出細節,在繪製分鏡表的階段讓他發現可以如何改善。相反地,很多畫面就是在分鏡表階段決定增加的,例如小妖王「胡巴」會上大號嗎?上完大號又會有什麼反應?這些都是當初劇本沒有描寫到的場面。「在動畫片,劇本有些場景是沒有對白,全部都是描繪感覺、情境,需要繪圖師從這地方接手,繪製分鏡表,讓他們加以發揮。」

當然不見得所有動畫片學到的技巧,都可以應用在真人電影的拍攝上。他記得有一次跟攝影指導提議,「在動畫片鏡頭可以一鏡到底、一直飛來飛去,我們可以在真人電影這樣做嗎?」於是攝影師就真的試了一次給他看,鏡頭的確可以飛來飛去、又一鏡到底沒錯,只是最後到定點的時候,鏡頭一直晃,許誠毅當下還反問,「為什麼會這樣?」攝影師沒好氣地回答:「導演,攝影機的鏡頭是有重量的!」

 

 

蘊育創作真實呈現,真情流露

許誠毅記得在《捉妖記》開拍前,投資人江志強告訴他,「有很多東西要想好,因為你要跟演員溝通。」當時他還不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拍動畫片時,我不需要跟薑餅人溝通,什麼事情都能在電腦完成。因為動畫人物不會反問你『為什麼』,薑餅人不會反問『為什麼我是這樣』、『為何我脾氣這麼壞』、『為什麼我身材小卻天不怕地不怕』。」所以在拍攝真人電影時,導演必須把所有細節都照顧到,才能回答演員的問題。而這個經驗,有助於他之後回頭再接觸動畫片時很有幫助,「你要想清楚那個角色為什麼要這樣,動機在哪裡,該如何讓角色更為突出。」

拍攝動畫片時,全部的動作都要靠動畫師去處理,在電腦上完成,由於每次完成的都是一個一個小小的片段,「直到看完整部動畫的完整版,才會覺得原來自己創造的,是有生命的故事。記得當年我看《史瑞克》,就有這樣的感觸。」可是在攝製真人電影時,在拍戲現場看到演員化身劇中人,許誠毅當下就感動到流淚,「這是拍動畫片沒有的經驗。」

延伸閱讀:從《史瑞克》到《捉妖記》,導演許誠毅披荊斬棘

圖片提供:牽猴子電影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