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物在學運中,只能是永遠的配角?
黃俐禎
2015-08-03 16:00

「不用太快去評斷一場運動的成敗,318和雨傘運動只能說佔領形式結束,但精神其實都還持續進行,所以大家必須持續行動。」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說。一年多之後,反黑箱課綱與太陽花一樣,再次成為台灣歷史上學生運動的高潮!如果再觀察香港雨傘革命,我們會發現政治人物與政客們,都成了配角,也不再是鎂光燈的焦點,關鍵因素有以下五點:

 

學生「暴走」佔領立法院、教育部,這不是慣常政治人物熟悉的程序

 

反課綱微調的學生佔領立法院、衝進教育部,希望政府能夠看見人民的訴求,只是,這樣的行為並不是慣常政治人物熟悉的程序。有人提出「公民不服從」理論說明學生的違法行為的正當性,不過,「公民不服從」運動的根本精神,是在願意接受法律制裁的前提下,進行理念表達的抗爭。而現在,學生為了反課綱,做出違法逾矩的行為,卻又要求免於法律處分,似乎不太恰當。但是,政府也不能夠因為違法的行為就否定他們的想法與訴求,畢竟,無效的溝通及抗議,才是造成學生暴走的導火線。

 

學生確實無法「控制」,太陽花核心團隊與林冠華等領導者,與藍綠陣營都有「一定距離」

 

舉例來說,在去年的太陽花學運,民間團體佔領立法院,衝擊了台灣政壇,也讓國民黨和民進黨處境尷尬。這個行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在外界的眼中,政治立場似乎為偏向綠營,但是以民進黨為主的綠營政治人物在占領立法院這個問題上也頗感棘手。因為如果綠營的政治人物參與了行動,很容易就會讓行動貼上標籤,學運自然也就「走調」。

 

佔領立法院、攻佔教育部,都有「畫面」,是媒體的最愛

 

從去年太陽花學運在半夜時佔領立法院,到今年的高中生攻佔教育部,媒體捕捉的「畫面」不斷被大幅報導。去年的太陽花學運,警察強制驅離民眾時血腥鎮壓的畫面,面對手無寸鐵的學生,鎮暴警察拿著警棍猛打,鮮血不斷從頭部湧出,這個景象,在媒體的大肆報導下,引起一震譁然。

 

今年的反課綱學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抗癌戰士周大觀的弟弟周天觀在參與這場運動時,其雙親因擔心愛子安危,趕到抗爭現場想帶愛子回家,卻遭周天觀怒斥,還一度勒住父親脖子,與雙親在快車道上扭打,這樣的插曲,畫面被媒體一再播放,同樣的也引起網路上的正反兩派言論及撻伐。

 

學生的要求「陳義」很高,根本不是現在的行政與立法程序能夠執行的。服貿仍然沒有被退回、課綱在八月仍然要上路

 

在太陽花學運時,霸佔議場的學生們提出兩項訴求,分別是「退回服貿」及「訂定兩岸監督條例」。學生們在場除了高呼口號外,並未充分說明為何要退回服貿。學生一開始將抗議活動定義為「反程序不公,而非反服貿」,再到後來憂心大陸的國營企業強勢入侵,不免讓人困惑,這場抗議到底是反黑箱、反服貿,還是反中?

 

雖然服貿協定後來始終沒被退回,不過太陽花學運也使得服貿協議在立法院表決通過更遙遙無期;另有評論指出此運動影響兩岸關係進程,破壞兩岸政治談判的可能性,也使得台灣人的民主意識更為進步,粉碎了國共兩黨自行解決台灣問題達成兩岸統一的意圖。

 

而反課綱微調的學運中,學生與民眾731日凌晨開始佔領教育部中庭,要求教育部長吳思華道歉下台、立法院及時召開臨時會、撤回課綱微調。不過,國民黨團書記長林德福說,雖然在野黨立委連署召開臨時會,但課綱爭議是行政程序,立法院最多只能建請,雙方溝通未果,加上台北高等行政法院駁回假處分,新版課綱仍於81日正式上路。

 

但總結來說,非政黨組織,以及藍綠之外的政黨,在台灣還是很難成氣候,因此一旦鋒頭一過,就又被打入冷宮,回歸藍綠角力的賽局

 

太陽花學運以及反課綱微調,學生及民眾為運動主力來源,在朝的政府接受民眾糾正以及為人民負責,在野的政黨在學運期間也不便表態,藍綠之爭在學運中,在野黨似乎占了一大優勢。雖然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太陽花學運一周年後,曾在臉書上發表,「長期以來政治圈缺乏的重要元素:第一是透明,第二是公眾參與,若我們都做得到,政治人物犯的錯會少一點,跟群眾更在一起,也有更大社會力量的參與。我們無意在學運中沾光、取得政治利益,更無意和學運保持距離」。然而,學運的非政黨組織,終究還是難成氣候,行動結束後,又回歸藍綠角力的賽局。

  

如果這個社會有公平正義,有一個聽取人民聲音的政府,就不會造就一次比一次還激烈的抗爭。一場抗爭,撕裂了一個社會,也撕裂了一個家庭。抗爭後的復原,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但是,如果這個政府可以多聽聽不同人民的聲音,如果我們的社會大眾能夠多關心身邊的公共事務,關心立法院、議會平常到底在幹嘛,我們上街的次數會少一點,網路上的戰火也會少一點。

 

 

●立即下載KnowingAPP,帶給你移動世代最酷的閱讀體驗

●訂閱Knowing電子報

●加入Knowing讀者兄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