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不只台灣接連幾天高溫,連中國也出現今年最高溫,部分地區的體感溫度甚至達攝氏50度,造成江蘇及山東等地區超過二十人因中暑死亡,氣象局也發布高溫中暑預報,專家預測,高溫天氣恐將持續到七月底。
什麼是體感溫度?
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顯示,體感溫度是反映人體對氣溫的感受,也就是皮膚的感覺。
體感溫度會因不同的濕度、風速、直接日照及人體基礎代謝率而有所不同,當濕度較高時,人體皮膚表層散熱不易,便會感受到比實際氣溫還高的溫度;而當風速較強時,則會加速人體皮膚表層的散熱,使人體皮膚感受的溫度較實際氣溫低。
高溫造成的熱傷害大概分為哪幾種?
- 熱中暑:除了環境高溫之外,身體喪失調節體溫的功能,導致散熱功能變差,都可能會造成中暑;症狀包含短時間內出現異常高體溫,無汗或是大量盜汗、四肢無力及意識不清等,若症狀惡化突然昏迷,嚴重者可能會導致死亡。
- 熱痙攣:指在熱環境中過度運動或是大量勞動時,因為鹽分流失進而造成肌肉痙攣的現象。
- 熱衰竭:因長時間暴露在悶熱且溼度過高的環境下,鹽分流失或脫水導致,主要症狀包括無力倦怠、頭暈、噁心等。
- 熱昏厥:由於身體不適應高溫環境,身體散熱而大量排汗,血液凝聚導致腦部血流不足,通常多發生在熱環境久站或是突然起身時,導致短暫喪失意識或全身癱軟。
國民健康署也提醒民眾預防熱傷害要注意:
- 保持涼爽:穿著輕便且透氣的衣物,於戶外活動注意防曬。
- 補充水分:定時喝水,養成每天至少喝2000cc白開水的習慣。
- 提高警覺:隨時注意氣象局的天氣預報,選擇適當時間安排戶外活動;留意自己及身旁人的身體狀況,並適度休息及補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