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曾有社論指出,政府的教育改革可能使前總統陳水扁一般,從三級貧戶考上台南一中與台大法律的狀元消失,而在十二年國教的計分順序混亂,以及大學多元入學被譏多「錢」入學後,這種說法出現得更加頻繁了。那麼,希望恢復基測甚至高中聯考的聲浪就出現了。
日前立委徐欣瑩邀請多位教育部官員與學者,以及家長出席十二年國教座談會,會中提到,教改把學生愈改愈笨。雖教改的原意是讓每個孩子都能照興趣或長處來升學,做自己。但忽略偏鄉學校與家庭缺乏資源,根本沒空也沒錢學才藝,校園連操場也沒有,也無法加強體育。
就像我的導遊朋友說的,「在很多城市人眼中,小提琴油畫才是才藝,但原住民的孩子從7歲開始就會架(捕獸用)陷阱、野外求生,這些技能不算是才藝?」(說不定原住民孩子的廚藝完勝很多不下廚的女生)。你可能會說原住民會加分啊不能拿來比,但對照很久以前,有台大教師在做完推甄面試後,發現學生多是台北市民,且父母多為公務員或教授,才藝多是小提琴,而鮮少其他縣市的學生,父母為藍領階級,甚至會演奏較平實的吉他、口琴者也少了,顯示從才藝就能看出階級的差異。
我姊曾說,全世界只有台灣有bushiban這名詞,也只有日韓等亞洲國家有升學主義下誕生的補習班。我也不喜歡補習班,而教育部也希望民間補習班別再存在,但十二年國教上路後,補習班還是沒變少,且還專注於會考。雖然國中教育會考的目的是測驗學生的學習狀況。有人認為是考試太難了,更多人認為,是學校自己太看重幾A幾B,才會傳出有5C學生進入傳統前三志願。想起來了嗎?現在即使要讓明星高中變不明星,大家還是以「幾個人進前三志願」論斷這所國中的好壞,就像我也會問一所高中的師生「今年幾個人上台大醫科」,即使是隨口問問。即使消滅了明星高中,我們對學校好壞的一把尺還在。
難怪有家長團體呼籲恢復基測,甚至恢復高中聯招的聲音都出現了,他們說這樣才是最公平,最能讓階級流動的。基測這點還可以理解,但傳統的高中聯招,差一分就差幾十個學校,我的作文錯一個字,可能就要從蘆洲通勤到金山了,學生壓力更大,怎麼可能恢復呢?有社論說,在傳統的國立編譯館時代還是教育出了陳水扁、黃國昌這樣有反政權思想的菁英,但時至如此,特別是大學招生將縮減指考名額,增加推甄名額時,他看到階級複製,他看到魏晉南北朝的上品無寒門的世襲景象重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