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加密貨幣都是證券?你可能有些誤解
藍狐筆記/張詠晴編譯
2019-04-09 10:34

 

比特幣和區塊鏈具有很強的社群屬性,同樣,對於比特幣和區塊鏈的理解也多種多樣。不同的路線和想法都有它存在的土壤。正是不同的路線和想法相互激盪才會產生新東西。本文偏向於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生態,所以其觀點會有自己的偏好。而作為加密世界的投資者和開發者們,可以兼容並包,但一定要逐步形成自己的產業判斷。

 

在過去的幾年裡,人們對比特幣、以太坊、加密貨幣和區塊鏈談論得如此之多,以至於幾乎分不清事實和觀點,亦或兩者兼而有之。區塊鏈產業發展迅速且一直在變,風險如此之多,我們仍然試圖在參與其中的眾多全球參與者之間建立一種共同的理解。

 

此外,在數位媒體特別是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媒體領域,有一種追求轟動效應的趨勢,這使得對重要問題細緻入微的理解變得更為困難。

 

隨著構建區塊鏈未來基礎設施的團隊,朝著加密貨幣的春天行進,而且區塊鏈開發下一階段的工作清晰可見,區塊鏈的「青蔥歲月」中遺留下來的一些謬論值得我們去糾正。有些觀點是大眾持有的,另一些則是加密貨幣領域內傳遞的。以下是目前關於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幾個最大的誤解,以及正在發生的一些事情證明了它們是錯誤的。

 

所有的加密貨幣都是證券

 

透過ICO發行的一些代幣和加密貨幣,確實是未經註冊的證券。例如,提供股息、符合豪伊測試(Howey Test)或與典型股票具有相同品質的代幣或加密貨幣將被歸類為證券。然而,新興的現實是,並非所有加密貨幣都是證券。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此前曾表示,eth不是一種證券。最近,包括SEC主席Jay Clayton和財務總監Bill Hinman在內的SEC高級成員一直在用公開聲明「打乒乓球」,回應積極情緒。最近一次是在3月,Clayton表示:數位資產最初可能作為證券提供和出售,因為它符合投資合約的定義。但該定義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如果數位資產在之後提供和售賣的方式不再符合此定義的話。

 

很明顯規章制度的改變非常緩慢,但這對於保護個人免受詐欺和惡意行為者的傷害是必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從1933年開始制定的法規應該以現代視角來看待。新的規則將需要考慮各種類型的代幣模型。

 

以太坊無法擴展

 

在不犧牲安全性和速度的情況下,擴展去中心化網路處理交易量的能力無疑是一個難題。然而,世界上最聰明的一些頭腦正在通過第一層(例如分片技術)和第二層(例如狀態通道,plasma)方案致力於解決可擴展性。在SXSW互動大會的主題演講上,ConsenSys創辦人Joe Lubin表示,在未來兩年內,一旦具備分層解決方案,以太坊網路將達到每秒處理數百萬筆交易的能力。

 

所有的新技術的成熟和發展都需要時間。以太坊在成為Web 3.0的底層協議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以太坊的整體生態系統持續表現出顯著的成長跡象,現在很明顯,向可擴展性發展的路線圖已被清晰佈局並且指日可待。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關於比特幣和區塊鏈的6大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