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虛擬貨幣比特幣(Bitcoin)的構想來自於2008年的一篇署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論文,但其發明人的真實身份一直撲朔迷離。
5月2日,現年45歲的澳洲企業家、電腦科學家克雷格.萊特(Craig Steven Wright)向 BBC、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及 GQ 雜誌承認自己就是比特幣的發明人「中本聰」,並表示公開身份並非為名利,而是希望不再受打擾。
「我是比特幣的主要創始人,有其他人幫助了我。有些人會相信,有些人不會。説真的,對此我並不在乎。我不要錢,也不要名,我也不要受愛戴,我只希望不被打擾。」克雷格.萊特對BBC表示。
包括比特幣基金會(Bitcoin Foundation)創始總監、首席科學家等在內的知名人士相信萊特就是「中本聰」,但亦有一些專家及媒體表示質疑。
比特幣發明人的真實身份被認為會對這一虛擬貨幣的發展前景產生重大影響。有研究人員推測,「中本聰」可能持有價值約4.4億美元的比特幣,如果這些貨幣遭到拋售,其價格可能會暴跌;亦有評論人士指出,比特幣創始人或可以幫助解決比特幣軟體開發商之間產生的爭議,這些爭議被認為將影響比特幣的未來。
在萊特自認「中本聰」後,比特幣貶值超過3%,從1比特幣兑455美元貶至440美元,隨後稍稍回升。
「中本聰」一直只通過電子通信與人交流,從未透露過其真實身份,他於2011年切斷了和外界的所有交流。隨後有多名日本人及日裔美國人被媒體指認為「中本聰」,包括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Shinichi Mochizuki)及美籍日裔人士 Dorian Satoshi Nakamoto 等,但他們都否認了相關指認。
2015年12月,科技網站 Wired 通過駭客提供的資料進行調查,認為萊特可能就是比特幣的發明人,但同時指出「這也許只是他精心設計的一個高明的騙局,想讓我們相信他就是中本聰本人」。該報導隨即引起其他媒體追訪萊特;澳洲警方則迅速搜查了萊特的住所,但澳洲當局表示,搜查行動與比特幣無關,而是對其納税問題進行的一項長期調查。
此前一直保持沉默的萊特於5月2日對媒體表示,本次選擇公開身份,是因為關於他的許多報導純屬虛構,「我不希望我在乎的人受傷害,我也不希望他們會受事件影響」。他同時示範了用「中本聰」早年使用的密鑰來簽名以證明所言非虛,他表示:「這些是2009年1月用來傳送給 Hal Finney 10個比特幣的區塊,那是首宗比特幣交易。」知名加密專家 Finney是協助實現比特幣構想的工程師之一。
萊特當天還在個人網站表示:「從早期讓自己中本聰的身份淡出公眾視線的那時起,我就全身心投入到了科研中。我一直保持了沉默,但卻沒有消失不見。」
萊特就是「中本聰」?
萊特公開身份後,比特幣的一些核心人物相信他就是「中本聰」本人。
比特幣基金會首席科學家、接替「中本聰」主導開發事務的安德森(Gavin Andresen)發文表示,在和萊特待了一段時間之後,便打消了之前的疑慮:「萊特就是中本聰。在我們會面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一個聰明、偏執、專注、慷慨,同時又十分注重保護隱私的人,這和我6年前與之共事的中本聰很像。」
而比特幣基金會創始總監馬特尼斯(Jon Matonis)也撰文稱,確信萊特所言是真的,他表示:「我存有的加密證據顯示,萊特使用了從1區與9區新生成的錢幣,簽署並認證了一段訊息,即第一次給 Hal Finney 的交易。」馬特尼斯同時指出,萊特在個性及技術上都與「中本聰」十分相符。
「比特幣之父」另有其人?
然而,亦有不少參與比特幣的工程師在社交網站敦促萊特提供更多有說服力的證據。
社交網站Reddit 的比特幣討論版出現不少留言,認為萊特公布的簽名密鑰沒有任何價值,根本不足以證明其身份。負責比特幣討論版的程序員Michael Marquardt甚至表示,萊特這一舉動意在欺騙公眾。
開源軟體項目 Bitcoin Core 也在其官方 Twitter 表示:「目前尚無公開的加密證據可以證明具體某一個人是比特幣的創造者。」
經濟學人的報導認為,萊特可能是「中本聰」,但仍有很多疑團。如果萊特要向全世界證明自己是比特幣之父,還需經過多步驟的「親子鑑定」,包括證明自己擁有僅「中本聰」才有的私鑰、為去年12月相關報導中的漏洞提供合理解釋、證明自己具有足夠的技術知識來開發比特幣系統等。
但萊特拒絕依照經濟學人的要求,提供他是「中本聰」的進一步證明。經濟學人在Twitter上發起的投票顯示,僅28%的投票者相信萊特就是比特幣之父,32%的投票者表示不相信,40%的投票者則表示不確定。
本文獲端傳媒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