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壹週刊報導,高雄一家米食工廠加入防腐藥劑,以求讓白飯易於保鮮。事後該工廠稱,週刊記者佯裝成應徵者,讓他進入廠房了解工作內容,但一兩天後就失聯,且他們在看到報導後才發現那個人其實是記者,聲稱將對《壹週刊》提告。臥底畢竟與蹲點不同,臥底報導脫離學院的新聞教育範疇,更是國外影集中常見的橋段,聽起來有高度傳奇性色彩,與黎智英的人生一樣酷,害小編也想去請總編讓我去某個地方臥底一下,例如牛郎店。
蘋果日報記者曾在現已閉園的兒童樂園舊址蹲點2週,邀請老員工分享所見所聞,並拍攝一段回憶舊兒童樂園歷史的短片,博得不少觀眾的淚水,包含小編在內。
不過蘋果更常做的是「臥底」,例如為了瞭解寵物通靈師一職,請記者帶貓狗前去占卜。其他還有實際參加某項儀式或某個具有爭議的活動,踢爆XX(可填入任何詞)成了購買與點閱率的保證。
但過去曾有女記者進入某酒店臥底一天,寫了一篇報導,多數學者皆不認同。多數學者認為,採訪應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與受訪者對談,除非對方不易親近,否則沒必要冒這個險。臥底採訪有利有弊,記者要如何保護自己與避免踩紅線,則是我們須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