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憲在第50屆金鐘獎公佈入圍名單後,於臉書發文,表達對金鐘獎評審的不滿。這群評審認為今年金鐘獎綜藝節目是「勉強盡力選出」,所以引發大眾討論,而UDN鳴人堂則在日前發表周偉航(筆名:人渣文本)的專欄文章《台灣綜藝節目的「無限挑戰」》,寫出對南韓綜藝節目《無限挑戰》的高評價。
只有大叔的《無限挑戰》,不是窮得只剩下錢
2015年8月南韓最喜愛的電視節目排名調查中,MBC《無限挑戰》以15.4%的民眾支持率,奪得冠軍,而深受台灣民眾喜歡的《Running Man》則只有3%的支持率,位居第7名,更嚇人的是,《無限挑戰》已經連續11個月霸佔排行榜的第1名。
《無限挑戰》在今年已邁入第10年,主持群平均年齡超過35歲,沒有帥哥、美女,只有幾位「看習慣後,才覺得順眼」的大叔,卻能讓節目歷久不衰的原因為何?正如吳宗憲在臉書所說:「綜藝是用金錢堆砌出來的!」沒錯,好的綜藝節目需要大量的資金挹注,但大量的資金是否就能保證產出好的節目?
以砸錢不手軟的中國為例,接連向南韓買下《爸爸,我們去哪裡》和《Running Man》的版權,翻拍成《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幾乎完全複製節目的元素,卻仍難複製台灣觀眾對韓國綜藝節目的狂熱。
CP值高的台灣綜藝已不復見
因為台灣的綜藝節目的低投入成本,吳宗憲認為「台灣的綜藝圈是全世界CP值最高的」,但台灣目前的綜藝節目是否真如其所說,性價比最高?
比起韓國、日本、中國的綜藝節目動輒上千萬起跳的製作費用,台灣的綜藝節目很省,這點毋庸置疑;可是比起節目內容,《無限挑戰》除了有高成本支撐,還有多樣化的節目企劃,例如:與歌手合作舉行歌謠祭,幫知名度不高的實力派歌手宣傳、以長期特輯的形式推廣冷門運動項目等;可是台灣的綜藝節目生態,自《康熙來了》收視率一枝獨秀後,許多訪談節目如雨後春筍,卻忘記藝人的供給有限,在發不到話題藝人、大咖明星的情況下,通告藝人於是盛行,導致很多電視台的來賓長期重複、節目內容始終徘徊在「鬼故事、出國旅遊、正妹、美食」,讓觀眾有種「不管看哪個節目都差不多」的感覺。
台灣藝人沒有比較差
如果要比敢玩、敢秀、敢出醜,想想早期的《百戰百勝》、《少年兵團》,台灣藝人絕對不會輸南韓,但為什麼《無限挑戰》就能做到既長壽又保有收視率,但是台灣的綜藝節目卻要嘛就短命、要嘛就後繼無力?
周偉航在《台灣綜藝節目的「無限挑戰」》中認為製作單位應該要「把錢花在『鋪路』而非『爆衝』」,也就是說,台灣的製作單位時常短視近利,看到哪個節目紅,就立即複製一個形態差不多的節目給觀眾,對節目內容的企劃多大同小異,無法給觀眾新鮮感,就像中國粗製濫造韓國的綜藝節目一樣,「無法從現有的框架去創新」。
所以即使中國在最近買下《無限挑戰》的版權,也無法複製《無限挑戰》的精髓。10年前的《無限挑戰》也是從經費少、玩無聊又無厘頭的遊戲開始,後來才慢慢轉型成為最受歡迎的韓國電視節目,照這樣看來,台灣的綜藝節目不應該只想要複製、速成,而是要去培養別人無法模仿的綜藝節目。
資料來源:UDN鳴人堂、吳宗憲FB、聯合新聞網New Media 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