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太無聊?學習應該是件有趣的事!
專欄作家徐琦華
2016-03-14 07:19

 

前幾天的新聞中,看見荷蘭人讓小學生自己動手蓋一個屬於自己的小村落,這樣可以同時學習建築規劃、組織分工、工具操作、危險避免等等。個人以為,用有趣味的方式引導學習,才是真正正確的教育方式。

 

我在義大利教高中。現在歐洲中學的課堂當然沒有體罰,但是為了維持課堂秩序,還是有一套辦法。不守秩序的學生們會被處罰,每次上課都要花不少時間來維持秩序。一個學年能上完一本薄薄的教科書就很不錯了,而每個班級總會有些調皮搗蛋的在給老師找麻煩。

 

這算是全世界各級中學的普遍現像,大家見怪不怪,但是以個人的經驗,能引起我興趣的科目,高中時一年看過的相關書籍就不少了,學校裡教的那些根本連十分之一都不到。而且即使是我感興趣的科目,如果老師上課只是照本宣科,或是呆板缺乏變化,我上課也沒情緒,一樣還是應付過關。

 

這樣一想,這種「正常」的教育方式其實並不怎麼合理。

 

想像一下,如果把一群成年人放進一個課堂,不問他們想學什麼,只能上規定的科目,還把最有趣的東西用最無聊的方式來教(比如記憶死背), 然後如果有人講話立刻會被處罰責罵,我覺得在這樣的環境中根本沒辦法學習,正常人都會想著如何蒙混、如何反抗,即使學習效率也會很低。而這,就正是我們現在教導中學生學習的基本方法。

 

仔細觀察之後,就會發現現在的教育中,花了最多的時間在教導的其實根本只是「服從」。整個教育的重點是在服從上級(老師),服從組織(學校)。用這種方式,我們能夠期待教育出的,就是一群可以輕易服從任何權威的順民。這是許多國家政府會喜歡的,所以在全世界都被廣泛採用。

 

 

但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全球的文化大舉相互激蕩衝擊,社會正在以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高速變遷,國家政府在跨國財團的控制下正快速失去它的影響力。在今天,年輕人甚至不見得學好一項本事就能靠它吃一輩子的飯,必須學會隨時根據現況學習新知,並找出自己的機會與出路。

 

在這個節骨眼,繼續訓練一批批只知道「服從」卻不擅長獨立思考判斷的國民,是很危險的。我們現在需要的是能隨時適應情勢急劇變化的人才,所以文憑也決不再是未來出路的保障,考試拿文憑的社會觀念必須根除。

 

資訊爆炸的時代,學生們應該學習的绝不該是如何背誦大量知識(想知道Google一下就行了), 而是收集分析身邊資訊,並讓它們轉化成對自己有用知識的能力。未來世界到底會如何變化誰也不知道,這樣的能力將是求生的基礎,不能等到了大學才教。

 

當然,中學還在基礎教育的階段,很多學生都還不知道自己將來想做什麼。在這時候,對於 各學科的廣泛接觸是必要的。但接觸的原則是要引起他們的興趣,有了興趣就不怕他們不努力學習。教學的方式應該要更著重以學生的興趣導向,並盡量讓他們自己去搜集分析資料,或是自行製作。選修的科目也可以更多樣化,而考試的方式應盡量多考分析理解能力而不只是考記憶力。

 

事實上,我試過讓學生依照自己的興趣,自己上網搜集資料並上台報告,其中一些人的報告, 已經有很高的水準,而且他們會自己心甘情願的花上好幾個星期的時間來做這個報告。 學習應該是一件有趣到會令人著迷的事,師長只應該是引導幫助學習的朋友,而不必成為指 揮該怎麼去學習的上司。這樣的學習方式,才真是符合民主精神的,也才真正有效率。

 

延伸閱讀:兩會後盤點習大大對台5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