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以太坊1.0失敗,而比特幣卻成功了?
區塊鏈資訊/作者:竹三七/張詠晴編譯
2019-02-05 18:15

 

以太坊1.0除非有重大缺陷,否則不會進行徹底的重新設計。那麼我們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呢?為什麼比特幣的表現似乎要好得多?兩個重要的因素是用戶體驗和經濟。至少,一個產品要想成功,它必須是現有問題的一個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交易費用不能超過實際交易的經濟價值。

 

用戶體驗競爭

 

有一種說法是,一個產品要想用網路效應來取代另一個產品,它的質量需要提高10倍。具體來說,它必須足夠好,足以證明痛苦的交易成本是合理的。在這裡,我們研究第一個競爭對手,如果這些改進可以被稱為10倍更好的體驗。

 

比特幣要好10倍

 

比特幣的第一個競爭對手是誰?我想到的是黃金,但比特幣早期的通脹非常高,遠遠超過了實物黃金的開採。就壽命、通貨膨脹、權力下放而言,比特幣幾乎無法為黃金投資者提供什麼,至少目前是這樣。它還不是一個有競爭力的產品。

 

相反,比特幣的第一個競爭對手是電匯/ACH轉帳。在發達國家,很難想像沒有銀行帳戶的人,而擁有使用這些工作流程經驗的人的基數,大約與曾經報稅的人數相當。電匯可能需要30美元,而且需要一個工作日,考慮到銀行通常不在週末營運,這可能意味著總共需要三天。ACH轉帳更便宜,但速度慢得多,需要3-5個工作日來處理。

 

12

 

比特幣是一個明顯的進步,10分鐘的區塊時間和收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低於1美分。與銀行不同,比特幣不會在下午5點後或週末關閉。這是一個明顯的10倍的進步,以至於多年後,許多人仍然認為比特幣是一個消費者支付網路,而不是結算層。

 

比特幣如今被認為是黃金的替代品,而不是電匯,這無關緊要。在其最成型的幾年裡,透過提供銀行轉帳的明確替代方案為用戶提供服務。

 

結果以太坊的情況10倍差勁

 

誰是以太坊的第一個競爭對手?許多人認為這是比特幣,但它幾乎沒有更好的裝備來提供支付方面的實質性改進。相反,它不是為支付而設計的,而是一個通用平台,最初被稱為「世界電腦」。

 

這台任何人都可以編寫自己DAPP的「世界電腦」通常被稱為Web 3.0的引領者,在Web 3.0中,Ethereum可能是安全去中心化網路的支柱。由於當代網路被稱為web 2.0,我認為可以說它是以太坊的第一個競爭對手。互聯網和以太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上構建平台。

 

13

 

現代網路是使用客戶機-伺服器模型構建的,由於水平擴展(類似於分片),所以具有極大的可擴展性。這種擴展能力是它的超級能力:有數十億的互聯網連接用戶,數百億的互聯網連接設備,還有更多的空間。潛伏期通常很短,神經學上無法察覺。頻寬足以播放流媒體影片,成本基本上是免費的,由廣告補貼。

 

以太坊並不是一個在任何意義上,都能提供改進當代網路的平台。它的頻寬不足以上傳小圖像(每個塊最多上傳13 KB的數據)。每秒處理15次交易的速度,每天只能支持大約100萬活躍用戶。延遲遠遠長於2秒的限制,這將使網路上的用戶感到沮喪。每次狀態更改大約是0.06美元,考慮到交互性是正常網頁瀏覽體驗的一部分,這是一個不好的兆頭。

 

不幸的是,以太坊並不是人們所期望的10倍的改進。說的好聽點這是10倍糟糕的經歷。如果直白地說,情況還要糟糕幾個數量級。以太坊選擇了一場在這裡無法取勝的戰爭。Web 2.0的強大之處在於可擴展性,而這正是以太坊的弱點。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為什麼以太坊1.0失敗而比特幣卻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