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浪費食物,環保署擴大管理廢棄食品
何渝婷
2016-08-10 10:00

「食物浪費」一直是全球各國極力解決的問題,而造成浪費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從產地生產、運送、加工等過程,再加上市場淘汰機制,在每個環節中都可能淘汰掉很多食物。

 

根據之前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的估計,台灣每年有275萬公噸的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途中被丟棄,如果把這些食物做合理的運用,就可以讓許多需要的人吃得更好。

 

而其中的重要環節就在於大賣場、超市及便利商店,定期會將所謂的「淘汰」食品丟棄,但其實有許多被淘汰的食品還是可以吃的,所以世界各地越來越多人開始致力於「拯救」淘汰食品,讓更多的食物被需要的人吃到,也大量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而之前也發生不肖業者為了利益,把廢棄食品轉賣的事件,造成人心惶惶,不知道吃下肚的食物是否安全,昨日(9號)環保署針對國內主要產生廢棄食品的產源,包含零售式量販業、超級市場等對象,強制要求業者要上網申報廢棄食品的清理流向,來進一步掌握這些食品的後續處理。

 

根據環保署的公告,將會擴大列管應在網路申報的指定事業,包括「超級市場:從事提供家庭日用品、食品分部門零售,而以生鮮及組合料理食品為主且總公司資本總額達新臺幣二千五百萬元以上之行業」、「零售式量販業:從事綜合商品零售,結合倉儲與賣場一體且總公司資本總額達新臺幣二千五百萬元以上產生廢棄食品之行業」,希望能夠透過合法管理的機制,來降低廢棄食品非法流用影響人體健康及環境風險。

 

另外,為了能夠加強掌握廚餘的清理流向,環保署也將廚餘納入應連線申報其產出、貯存、清除、處理、再利用、輸出及輸入情形的廢棄物種類,藉此即時追蹤廚餘的清理流向。

 

除了政府,民間也有許多人發起拯救廢棄食物的行動,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Instock餐廳裡,店家所使用的食材是每天早上到不同賣場「拯救」回來的被淘汰食材,創辦人的理念,就是希望能讓大眾關心食物浪費的問題,證明了下架食物的美味,每天的菜色也取決於當天被救回來的食物是什麼,這樣富有創意又環保的想法,受到很大的迴響和支持。

 

在台中,也有一個結合市場供給與社區關懷據點需求的「愛心食材交換平台」,透過台中市政府社會局的食物銀行,和攤商們的參與,把沒賣完的食物捐出來,提供給在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老人加菜、共餐,不只減少浪費,還達到「惜食」和社區關懷的目的。

 

 

 

另外,有一位德國學生Stefan Simon在臉書發起Foodsharing Taiwan,Foodsharing 是一項非營利、非慈善、有系統地對抗食物浪費運動,用一種大規模簡單管理的方式和商家組織合作,讓商家不僅能減少自己的垃圾量,也可以和大家一起節約食物,一舉兩得。

 

全球飢餓、資源分配不均、氣候暖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而「食物浪費」也成為各國越來越重視的焦點議題,要改善這件事,不只要政府大力的推動和管治,也需要人民共同參與、配合,才能確實達到減少食物浪費及妥善運用的目的。

 

(圖取自Foodsharing Taiwan臉書)

 

延伸閱讀:教官全面退出校園,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