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苦盡並不一定會甘來。
或多或少都有人聽過這個測驗。1970年代,心理學家米歇爾(Walter Mischel)在丹佛大學附設幼稚園進行了一項測驗,讓接受測驗的孩子單獨留在房家內,並給他一塊棉花糖,告訴他研究人員將離開房間一陣子,回來時若他沒有將棉花糖吃掉,將得到另一塊棉花糖。
米歇爾教授之後持續追蹤這群受試者,發現驚人的結果:當初能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無論是學業、經濟、健康、甚至人際關係的成就都比較高。於是一名暢銷作家把這個實驗結果寫成一系列「棉花糖理論」大談所謂成功術,要你先別急著吃棉花糖,要多忍耐。
現今的社會,忍耐似乎也成為至高的準則。求學階段,師長告訴學生為了考上理想的學校,再沉重的課業壓力也得忍耐。進入職場以後,為了升遷機會和美好的退休生活,低薪和高工時等等不合理的現象也是可以忍耐的。若將眼光拉遠一些。你會發現,人的一生是由一連串的等待和忍耐所串連,將所有的美好都寄託在將來。
為此,米歇爾跳出來做出澄清:「過度的忍耐,並不是明智的抉擇。」人生畢竟不是一場測驗,沒有人能保證,忍耐的結果將會得到第二塊棉花糖。現實世界比實驗室要更加的複雜,尤其在資訊發達的社會裡,一切的準則似乎隨時都可以被質疑、被打破。當前的社會面臨房價高漲、環境汙染、薪資倒退、貧富差距擴大等現象,指向一個更加不確定的明天,將一切都寄託於未來,真的值得嗎?
人類大腦中樞存在著兩個截然不同的系統,熱系統處理的是本能反應 ,如食慾、性慾、恐懼,當遇上危急情況時,腦中的「杏仁核」會逼迫身體做出適當的反應,這也是孩童選擇一開始就吃掉棉花糖的原因,而大腦中的冷系統則處理思考、策略、規劃性的活動,可以替個體做長遠的打算,一般來說冷系統的發展較熱系統要來得遲緩。
人類的思維無時無刻都受到兩個系統的影響,冷熱系統的活絡程度會抑制另一個系統,相互角力之後個體才做出抉擇,不想上班可是最終仍然去上班的禮拜一症候群,就是明顯的例子。由此可見,不論是醫學上的知識或是對於社會現況的分析都指出:過度的壓抑情感需求只為長遠的未來做規劃是不好的,沒有人能夠不帶一絲情感的活著,也沒有人能保證付出必有收穫,過度壓抑的下場很可能同時失去兩塊棉花糖。
然而過度的放縱情感可能會造成沒有明天的窘境,因此每個人在情感和理性之間的取捨必然有一番掙扎,是成長必經的過程,對現況感到不適,可能是驅使自己往最佳平衡點移動的動力,因此,如果你不是有著龐大的經濟壓力,在下個月領到薪水的時候,存一點錢,也記得去大吃一頓犒賞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