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
史上第27次「閨秒」(Leap Second)再次出現,為配合與全球同步「閨秒」,台灣時間也將在2017年元旦早上7點59分59秒與8點間多出一秒,以調整國家標準時間。
為什麼要進行閨秒調整?
標準檢驗局表示,1967年第13屆國際度量衡委員會議決議,以銫133原子的振盪頻率來定義秒,並可以用原子鐘來量測。自此國際標準時間由地球自轉觀測為基準的「世界時(Universal Time , UT)」,轉換為以原子振動周期為基準的「原子時(Atomic Time, TA)」。
地球自轉會受月球潮汐之摩擦力及季節性等因素影響而較為不穩定,世界時(UT)並非均勻的時間尺度;而雖然國際原子時相較世界時為穩定,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國際原子時與世界時還是會有不一致情形。
為使民眾日常生活慣用的世界時能與原子時相符合,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另外定義世界協調時(UTC),作為最終的國際時間標準;為保持世界協調時(UTC)與世界時(UT)的一致性,在每隔一段時間即須以閏秒作調整,從1972年第1次閏秒起至今已有27次閏秒調整情形。
據外媒報導,為因應本次閨秒,Google也會在31日當天的20小時內,將每一秒延長0.14%。檢驗局也進一步說明表示,多出來的這一秒對民眾的日常生活影響並不大;本次也是繼104年7月1日後再度與全球同步閨秒。
(首圖來源為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