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達復活!仰賴這些「喀搭」的導演們!
張詠晴
2016-01-22 08:19

「喀搭喀搭」清脆的快門聲成為了我們對傻瓜行膠捲相機「柯達」的最熟悉印象,當時這款相機獲得了大大的迴響,也因此,「柯達」這名號風風光光走進了攝影界。

 

 

當年的柯達,意識到世界業餘攝影者市場的潛力,翻轉了僅有專業人士才能駕馭繁複操作的形式,讓每個熱愛攝影的歐洲人只要按下「喀搭」便能夠輕鬆成為攝影師。歌手保羅賽門甚至在1973年以「媽媽請別拿走我的柯達底片」為歌名,回憶他的青春歲月,頌讚柯達彩色膠片Kodachrome。柯達更是在多項革新之後,繼續在其電影底片提供的品質和效果方面攀升新的高度,一如往常,柯達為我們紀錄了每個美好回憶。

 

然而技術總需革命,在數位浪潮底下,柯達也成了被沖上前灘的老兵。曾為我們「串起生活的每一刻」的柯達,面臨了破產危機。踏入千禧年代,數碼技術也逐漸蠶食底片市場,我們不禁要問,那些消失,到底都到哪裡去了?

 

 

數碼與菲林之爭

數碼相機與菲林(底片)相機雖然同為拍照工具,但分別確實不少:

 

 

菲林魅力:與數碼相片的比較整理了數碼相機與菲林相機的差別,並列出了以下四點:

即刻v.s. 醞釀

數碼具備即時檢視的功能,方便、有即刻性,大部分數碼相機都具有Live View可在LCD螢幕預覽,能夠及時調整構圖和效果。

 

底片,又名菲林,則要透過光學觀景器(Viewfinder)取景,拍照時不能即時看到照片,也需要耐性,等待菲林沖洗出來,但相對的,可能獲得驚喜。

 

Live View v.s. Viewfinder

所有菲林相機都沒有Live View功能,要把頭貼近相機用一只眼去看觀景器。數碼相機所具備的Live View可在需要特別角度取景時,省去盲拍的機會。

 

然而,相對而言Viewfinder的穩定性較高,因為拍照時,頭部也能成為支撐相機的一部分,可以提高快門速度,

 

無限v.s.有限
數碼相機的好處是能無限拍。拍出來的照片大量的存於記憶卡,一張記憶卡能儲幾百到幾千張,數碼相片的成本多在於器材方面,而非底片。

 

而菲林則是固定的,每筒說好了是幾張就是幾張,而且拍好了就刪不了,每次都要認真拍,每一格都是昂貴的,具一次性的。

 

可調校v.s.固定的
雖然光圈和快門是兩者都可調校的設定。

數碼相機幾乎所有設定也可調校的,甚至可以電腦後製去修圖

 

然而,白平衡和感光度,在菲林而言是固定的,感光度根據買的菲林而定,除了某些特別菲林,大部分的菲林需要濾鏡或靠黑房程序中調校來調整照片。

 

即便菲林相對數碼來的繁複多變,但仍有不少藝術家認為「過程遠比結果更重要」。柯達也仍一直苦撐著,堅持服務一些不希望底片走入歷史的小眾。

 

 

「底片與數位攝影是不同的媒材,我們應該將他當做一個選擇,所以我們必須確保未來的創作者們仍然保有這樣的創作選擇空間。」

且不論孰優孰劣,《星際效應》的知名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對底片存在的必要性提出了實際且精闢的見解。

 

而好萊塢的大導演們也因而成了讓柯達浴火重生的關鍵人物。柯達陸陸續續與名導演簽訂合約,以確保他們在拍片期間有底片可用,讓走到末代的柯達也終於漸漸轉虧為盈。近期亦有許多導演都回鍋使用底片拍攝電影:

 

The Dark Knight Rises《黑暗騎士:黎明昇起》

 

 

導演諾蘭表示,膠片的畫質是無可比擬的,它擁有最廣的色域,最高的分辨率,用膠片拍的電影才是真的電影。

 

Interstellar《星際效應》

諾蘭混合使用了35mm70mm菲林拍攝

 

 

「用膠卷拍攝電影的方法至今依舊存在本質上的魔力」

電影《控制》的攝影師傑夫克能威斯表示,某種程度上,膠卷呈現出來的神秘感是他深愛膠捲的原因。

 

「如果膠卷死了,有些東西將會永遠消失」

《黑天鵝》導演戴倫艾洛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認為,如果數位與膠卷能夠一起同時存在是很棒的一件事,膠卷是一個非常棒的創作形式,如果它真的死了,有些東西將永遠的消失。

 

昆汀塔倫提諾的《八惡人》The Hateful Eight也是用65釐米底片拍攝

 

 

Boyhood《年少時代》

全片都由35釐米底片拍攝完成

 

 

克里斯多福諾蘭表示《年少時代》是他2014年最愛的一部電影

 

前陣子掀起高度討論,且話題仍持續延燒的

Star Wars: Episode VII –The Force Awakens《星際大戰:原力覺醒》

便是採用了65毫米菲林底片拍攝,而下一集亦可能繼續使用柯達的菲林

 

 

順應潮流使用數位攝影機或是堅持底片質感一直都是電影創作者爭論不休的議題。即便多數人仍然認為底片拍攝的所費不貲,數位拍攝可以用更少的預算製作電影。然而諾蘭以身為一個電影創作人的角度強調,製作所付出的資源將會影響觀眾在觀影時的一切感受。

 

無論如何,有了各導演的支持,柯達慢慢從谷底爬了起來柯達也表示,現在不少人因著底片的藝術美感與更自然的觀感,重投菲林的懷抱。

 

細說菲林的歷程並非要神話柯達或是底片的地位,平心而論,數位的魅力及靈活度確實讓人著迷,然而,底片身為一種途徑、一種方式,理應被保存。雖然數位化的方便性無可否認,但大家是否也開始了解菲林愛好者的堅持了呢?

 

圖片來源:截自影片

你可能也想讀:信不信能讓你把黑白照片變回原來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