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這樣的機會,可以看到一個立委選區的黨內初選,大幅佔據全國主流媒體的重要版面與時段,受矚目的狀況不亞於正式選舉。那次初選,是尋求連任的羅淑蕾以及挑戰者蔣萬安,角逐國民黨2016年在台北市中山、北松山選區立委候選人提名,雙方人馬都非常有話題性。
一邊是羅淑蕾,雖然身為國民黨籍立委,卻經常批評同黨籍的總統馬英九,在黨內被稱為「孤鳥」;在2014年11月的地方首長選舉,又不斷以帳務爭議攻擊無黨籍市長候選人柯文哲。有人說,柯文哲能夠當選,是因為羅淑蕾缺乏直接證據又窮追猛打,反而招致反感,故成了「最佳助選員」。
另一方人馬,則是本篇訪談的主角蔣萬安,他長期在美國擔任執業律師,專長是新創融資和公司法。他的祖父是前總統蔣經國、父親是前立委蔣孝嚴。他是首位投入公職選舉的蔣家第四代,雖然背負著蔣家的名號,但他卻是個政治素人。
除了雙方本身的知名度與身分外,這次初選受矚目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在四年前立委初選中,羅淑蕾以非常些微的差距,擊敗蔣萬安的父親——蔣孝嚴。但這次初選民調結果出爐時,卻是蔣萬安擊敗了羅淑蕾,獲得國民黨的提名機會。看到這樣的結果,媒體不約而同下了「王子復仇記」的標題。
不過,蔣萬安說,這次參選完全都是自己的決定,他是在做了決定之後才告訴父親要參加立委選舉,父親並沒有給他任何指示,當然也不會是「王子復仇記」。他出來參選也尊重機制和遊戲規則,完全沒有針對性。
因為之前長期在國外工作,可以想見永久居留權或是雙重國籍的問題,一定會被拿來做文章,所以他也很明快地做處理;當上節目被主持人問到相關問題的時候,立刻就表明已放棄了綠卡,並在臉書上貼出放棄的文件證明。然而,眼尖的民眾卻發現,他文件上的「國籍」一欄,填的是Taiwan,而不是Republic of China,所以他的國籍認同,莫非是「台灣」而不是「中華民國」?
蔣萬安表示,在填表格時完全沒有想這麼多,就很自然地填好表格遞件。他的友人,政大政治系副教授俞振華補充,像AIT這個機構,原本指的就是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所以很多表格都是填Taiwan會比較清楚,以他長年也待在美國的經驗,既然機構就已經寫台灣了,所以都會滿直覺的會去填寫台灣。
蔣萬安也說,如果要問國家認同,他選的當然是中華民國的立法委員,但是他在台灣這邊出生長大、受教育,當然會說自己是台灣人,這是毫無疑問的。 在台灣政壇一現身便擊敗黨內重量級立委羅淑蕾,以下即為蔣萬安接受Knowing小編的專訪精華:
問:你之前在美國擔任執業律師,那為何現在選擇參選?
答:有些人以為我是特地返台參選,其實我在 2013 年就回到台灣。我在台灣出生長大,念完大學、當完兵、才去美國唸書,拿到學位之後留下來工作。2013年會跟太太回來台灣,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工作的關係,那時候有越來越多亞洲的客戶,也有很多台灣的企業,其中有很多是新創公司,值得提供他們更多的協助。第二是家庭的關係,我和我太太的父母親都退休了,年紀也大了,兒女在身邊還是比較有照應,我和我太太心裡也比較踏實。
後來會決定參選,遠因是看到了太陽花運動及同年11 月地方首長大選國民黨慘敗。那時我就在思考,為何民眾對於國民黨這麼不信任?或是國民黨的政策溝通是否出現了問題?到了今年初其他政黨進行立委初選時,我看到許多代表年輕世代的新面孔,但當時國民黨卻沒有任何年輕人願意出來,這些事情帶給我很大的衝擊,所以我決定代表國民黨參選,我認為國民黨同樣需要年輕世代出來承擔,做些改變,才能重新掌握時代的脈動。
問:有些人質疑,因為你是要代表國民黨參選,卻又拿太陽花當做號召,似乎不是很恰當?
答:剛剛提到,我並不是以太陽花學運號召民眾支持我,而是這件事讓我感覺到,國民黨及台灣都需要一些改變。大家看到台灣整個政治情勢,已經和以往不同,更強調民眾與政府之間的互動。民眾真正關心的問題,政府或許有關注到,但推出政策時,或許沒有與民眾妥善溝通,或是忽略了年輕人的心聲。其實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想要積極參與,也用行動表達,希望改變我們的未來,是這樣的原因讓我決定參與初選。
問:你之前長期在國外發展,現在要如何說服地方選民,你可以代表他們?
答:我之前協助過父親處理法案,幾次的選舉也都有實際參與輔選,所以有參與選舉事務的經驗。會選擇這個選區,主要是從小在中山區長大,我從小學到大學 都住在這個選區,再加上父親過去立委選區也在這邊,也幫忙過父親輔選,跟地方上有深厚感情。
除了我自己成長、父親在此服務的感情以外,要怎麼樣讓民眾覺得我可以代表他?在過去這段時間,我盡量讓民眾知道蔣萬安是誰,盡量去接觸基層,傾聽他們的聲音,讓他們告訴我,他們重視的事情是什麼?同樣也讓他們了解,我未來可以進到國會幫他們做什麼事情。另外,我選的是立法委員,我不只要照顧選區選民的想法,日後訂定的法案也會和整個國家發展方向有關。我的國外實務經驗,將使得我日後處理全國性事務時,有更宏觀、全面的想法。
問:在這次選戰中,常可以看到你在臉書上與民眾互動。你在網路上接觸的選民,跟實際在外面遇到的,是重疊的族群還是分開的?
答:從預選到初選階段,我都盡力去接觸基層民眾,所以有很多人開始認識我,尤其是年輕的朋友,他們可能原本不是那麼了解我,對我比較冷淡,後來從我的臉書得到訊息和想法,也會實際來主動跟我打招呼;很多年輕人第一個問題都是問我為什麼會出來參選,我就把我的想法理念告訴他們。很多年輕朋友會真的會跑過來跟我說,他就是臉書上有留言過的某某某,他一這樣講我就知道是誰。
問:網友那麼多,為什麼會對特定網友留下深刻印象?
答:因為我都會直接回訊息,如果是特別有留言給我意見的,我比較會有具體的印象,或是可能因為他的名稱很特別(笑),所以就會從臉書互動進而到實際見面。除了年輕人,甚至也有年長者,因為現在臉書的使用者很廣。
問:你都是親自回訊息?
答:我會親自看每一則留言私訊,有時間就會親自回;臉書的好處是即時性,我們的活動都會打卡上傳,對意見的回覆,也都很即時,會對民眾的問題一一回覆,所以除了實體基層拜訪,透過臉書也有很好的效果。
問:你過去擔任商務律師的經驗,會是你參選立委的原因嗎?
答:我在國外看過很多新創團隊,我覺得最大的感觸是,在美國,尤其在矽谷,除了創業家很有創意、能力很強以外,那個環境也是造就他們能夠成功的原因。反觀台灣有很好的人才很好的創意、技術能力、執行力也夠,比較欠缺的就是整體創業的環境,並沒辦法支撐這些新創團隊,主要原因是法規限制太多。
<法規限制競爭力,想進體制推修法>
我從2013年之後參加很多會議,包括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很多次的會議中,有討論法規哪邊要鬆綁,我也提出我的看法,例如投資管道要更多、發行特別股,面額制取消等等。的確後來行政院提出了公司法修正草案,都把這些納進去,可是草案還要送到立法院,等到三讀通過,其實要再拖很久。我的感受是,很多這種會議每次都沒有結論,或是公務體系還要層層上報;不只是公司法,還有很多民生法案,最後送到立法院都不知道多少年了,可是對新創公司來講,這個市場是很競爭的,時間就是金錢,如果還不趕快改善這樣的新創環境,對這些團隊來講,怎麼有辦法跟韓國、日本、新加坡的公司競爭?
此外還有勞工問題,像人才外流也造成台灣的競爭力落後,我覺得必須要跳到體制內好好推動,因為在體制外推實在太慢了。
問:假如之後無法進入國會,你會怎麼打算?
答:我會繼續在這個選區傾聽民眾的聲音、更深入接觸民眾,了解民眾的心聲,繼續用我的專業,不管是新創產業、民生議題、教育勞工領域,持續參與會議,在體制外推動立法、修法。
圖片來源:蔣萬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