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年老體衰的人口正在迅速增長,給社會拉響了警報,未來到底應該如何幫助他們在自己家裡照顧好自己?
奈拉.哈瓦基亞(Naira Hovakimyan)想到了一個點子:無人機。
這位伊利諾大學(The Univeristy of Illinois)的機器人專家最近獲得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一筆150萬美元的資金,用來探索設計小型自動化無人機的設想,用它們來執行簡單的家務勞動,比如從另外一個房間取回一瓶藥。哈瓦基亞承認,這個想法在某些人看來可能惹人不高興,但她相信,無人機不僅安全,而且一二十年之內就會變成老年人日常護理中的固定組成部分。
她說:「我確信,20年之內,無人機就會變成今天的智慧型手機。」
她的研究只是一個例子,表示目前人們正在研究多種方式,以便利用技術來幫助正在老去的人們。
儘管功能完善的機器人保母或許離我們還很遠,但機器人專家和醫務人員預測,未來幾年,電腦化聯網機器人技術將取得新一輪的發展,幫助家裡的老年人生活更長的時間。
美國最大的生活護理及家庭看護服務供應商之一布魯克戴爾養老公司(Brookdale Senior Living)癡呆症護理項目總監Juliet Holt Klinger說:「今天美國老年人之間的孤獨感已經到了流行氾濫的程度。」
布魯克岱爾公司正在利用一系列互聯網服務來幫助上了年紀的客戶與家人和朋友們保持更緊密的聯繫。霍爾特.柯林格說,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保持聯繫,哪怕只是通過電子的方式保持聯繫,也能抵銷年齡帶來的認知衰退。她補充說:「我們碰到過一個又一個例子,都是通過Skype重新和家人恢復了關係。」
然而,儘管這些設想前景非常好,但懷疑論者指出,很多想法只是「在技術上尋找解決方案」,最終無法通過實踐的檢驗。
商業分析師勞爾.奧爾洛夫(Laurie Orlov)從2008年起就開通了「老齡化技術觀察」(The Aging in Place Technology Watch)的部落客。她說:「我們往上走的時候都興奮不已,但隨後就經歷了幻滅的低谷。」
儘管如此,機器人及人工智慧衍生技術將在未來10年投入商業應用的案例還是涵蓋了智能助行車、可以追蹤跌倒及走失的智能墜子、可以檢測健康狀況的房間和家庭感應器、平行助手、虛擬機和機器人電子伴侶,甚至也涵蓋了無人機。
哈瓦基亞已經開始在自己的實驗室測試小型及大型無人機。
她借用了電影《灰姑娘》(Cinderella)中神仙教母的那句咒語,用「Bibbidi Bobbidi機器人」來取代它們,讓它們顯得沒那麼咄咄逼人。上個月,研究人員開始在伊利諾大學的Nicer Robotics實驗室進行實驗,利用一步Oculus Rift虛擬現實眼鏡來向人們展示,親密接觸一台小型無人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她相信,無人機最終可以用來執行所有的家務活動,比如鑽到桌子底下抓取某件物品、清洗枝形吊燈、草坪除草等等。
其他許多人也正在努力設計解決方案。在南西雅圖一個擁擠得四坪實驗室裡,曾經在微軟擔任軟體設計師和高級主管的Tandy Trower正在測試一台1.22米高的滑輪機器人,他叫它Robby。Robby有鏡頭、雷達、麥克風、揚聲喇叭、一個平板介面,還有一個可拆卸的裝置。它在未來的某一天或許能夠扮演一個行動伴侶的角色,甚至還能從事一些輕微的勞動。
這台機器人目前只是特羅爾Hoaloha Robotics機器人實驗室裡的一台概念機,但他說,它將來能夠監測人類伴侶的健康狀況,還能協助完成一些任務,比如紀錄用藥紀錄。它的顯示螢幕還能用來和醫療人員及其他的健康護理服務供應商進行視訊會議。
他說:「護理機器人科幻小說式的未來比許多人認為的還要近。我們眼下看著的不是遠在天邊的一列火車,而是正閃耀在我們面前的陽光。」
豐田汽車公司(Toyota Motor Corp.)上個月稱,它將投入10億美元,在史丹佛大學附近成立一個新的研究實驗室,專門研究人工智能。這個舉動凸顯了這家公司的一個觀點:汽車上應該增加人工智能,提高人類司機的安全性,而不是取代人類。外界希望,這種技術或許能夠延長老年人安全駕駛的時間。
「未來,司機助理可以在非常積極的意義上把汽車變成老年人的護理機器人。」機器人先驅、曾經擔任麻省理工學院電機科學及人工智能實驗室(the MIT 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主任的Rodney Brooks說,「在美國,一旦開不了車,人就喪失了獨立性。」
鑑於席捲全球的大範圍人口結構變遷,這種技術的需求將急劇增長。
據人口統計學家說,人口老化到2050年將給全球健康護理體系帶來巨大的負擔。目前,全球14%的人口已經超過65歲,這還是歷史上首次出現這種情況。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全球只有9.1%的人口屬於5歲以下人群。
全球60歲及以上人口的數量到2050年預計將翻倍,到2100年將達到目前的3倍。全球80歲以上人口的數量到2050年預計又將翻倍,到本世紀末則將增長超過7倍。
雖然零零星星出現了一些研究工作和商業產品,但美國在研發解決方案方面似乎落在了日本和歐洲的後面。
俄勒網衛生科技大學(Oregon Health&Science University)專門研究老年化技術的神經科學家Jeffrey A.Kaye說:「無論是在日本還是歐洲,政府似乎都更重視針對人口老年化的技術所擁有的潛力。」
中國早在十幾年前就找到了Eric Dishman,這位專注於開發老年人輔助技術的英特爾科學家。
迪爾曼說:「我現在在中國有一支團隊在與第三方合作,共同致力於他們的老年人口友好型城市項目」(Age Friendly City Initiative)。項目帶來的結果是,目前已經入戶安裝了監測10萬人口的感應器。
英特爾和中國的這個項目採用了所謂的機器學習技術,為機器人保母製作可識別的行為模式。
迪爾曼說:「一個人的日常模式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訊號。」
除了智慧型家居感應器和行動機器人之外,還出現了一系列不同的嘗試,增加靜態機器人用來提供從訓練到通訊、再到陪伴在內的一切。
位於舊金山的設計公司Catalia Health已經推出了個人健康護理伴侶Mabu。它是一個互動機器人,尺寸只有一個咖啡杯那麼大。這套系統擁有卡通風格的外型,可以傾聽、訴說,還能支撐一個可觸摸的平板介面。它的設計目的是讓它在扮演健康護理教練這個角色的同時,提供一個與醫生的診療室和藥店保持聯繫的途徑。
「我的方式是,現在我們在健康護理領域看到的挑戰就是這些。那麼,合適的技術是什麼?機器人剛好能夠出色的協助人們的行為」這家創業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克里.基德(Cory Kidd)表示。
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機器人或者虛擬助手配合互聯網通訊到底能不能幫助遏止人類的老化效應,例如癡呆症。孤立感是最困擾老年人的問題之一,而且有證據顯示,人際接觸能夠延緩智力衰退。
過去的這個天發表在《阿茲海默症與癡呆症》(Alzheimer's&Dementia)學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和控制組相比,一組身體健康、認知能力輕微受損的七八十歲老人連續6週參與面對面的日常在線對話之後,認知技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
俄勒網衛生科技大學幫助組織了這項研究的凱耶說:「不可能只是簡簡單單地告訴人們,讓他們走出去,多交些朋友。所以,這個想法就是提供有效、頻繁的社交。」
互聯網、老年人專用的簡化版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系統,以及幫助家中年輕一輩與老人保持聯繫的電話系統「護理天使」(CareAngel)正在湧現,幫助解決護理問題,趕走孤獨感。
所有這些設想的終極考驗在於,人們到底願不願意使用它們?
上個月在舊金山舉行、專門聚焦於新型老年人護理技術的「老年化2.0大會」(the Aging 2.0 Conference)上,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機器人專家Cynthia Breazeal展示了Jibo。它是一部連接互聯網的台式機器人,擁有一個可以轉動的顯示螢幕,有著一張有好的機器人面孔。
但這個概念機並沒有引起太多討論。
展示結束後的問答環節中,一位91歲的老太太說:「如果Jibo是我最後的朋友,我可能會覺得非常沮喪。」
來源:紐約時報
以上圖文,由界面新聞授權。
界面新聞只服務於獨立思考的人群,
下載界面APP鏈接:http://a.jiemian.
下載界面App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