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存廢僅閒聊 別誤會林昶佐啦!
鄭寧
2016-01-19 15:47

大選結束後,在臉書與PTT上掀起中正紀念堂存廢與否的熱線話題!這直接關係政黨輪替後是否「正名」的意識形態,但網友們極大多數沒有發現,最近有關中正紀念堂存廢的新聞資料,是時代力量立委當選人林昶佐在去年12月18日跟柯文哲對談的內容。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回顧上個月的影片(深夜柯文哲。夜問新國會 林昶佐) 

 

林昶佐對KNOWING獨家指出,最近被轉傳的「拆中正紀念堂」報導,根本是舊聞,不是選後新聞。他進一步強調,對談的焦點也不是拆中正紀念堂,「我從來沒有提該園區的拆除問題,這也不是立委的職權。至於台北市觀光局的手冊怎麼形容中正紀念堂,這也根本不是立委的職權,這只是那次輕鬆漫談的閒聊話題。」

 

在陳水扁執政時期,「大中至正」改成了「自由廣場」。林昶佐與柯文哲對談時指出,政府對外的觀光宣傳都說中正紀念堂是紀念蔣介石這位偉人,然而卻絲毫沒有提到他的殺人歷史,應該要將蔣介石是個獨裁者的事實寫在觀光手冊上,而不是片面給予觀光客不真實的印象。

 

柯文哲以德國沒有希特勒紀念館為例子,指出德國人民對希特勒時期的歷史有共同的認知,但台灣人對於蔣介石的歷史意義並沒有共識,所以廢除中正紀念堂之舉目前仍不可行。

 

中正紀念堂的風波不斷

 

上一次的風波是陳水扁任內的教育部長杜正勝將中正紀念堂的名稱更名為「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2008年更替為國民黨執政後才又將名稱改回,不過大中至正的匾額已改為自由廣場。

 

廢除中正紀念堂的議題又引發臉書與PTT上的論戰。

 

贊成的民眾認為,蔣介石的統治手法確實是獨裁,也殘害到了不少人,紀念一個殺人魔是件弔詭的事,也提議不如將雕像搬走,對於蔣介石應該要去神化。

 

反對的民眾則說,並非拆除就能改變歷史,一直追究歷史也沒什麼意義,甚至也諷刺的說廢完中正紀念堂乾脆連總統府也拆,根本是浪費時間也浪費公帑。

 

也有民眾認為,歷史應當要客觀,發生過的事情我們就去面對,畢竟蔣介石好壞都參半,執著於某一面對於現在都沒有太大的幫助,各政黨利用中正紀念堂來表達政黨的意識形態也不是辦法,還是要傾聽民眾的看法。

 

類似的事情吵了又吵,爭了又爭,各論點都有他的道理,要找尋一個平衡點看來確實是巨大的挑戰。

 

延伸閱讀:中華民國史上的那些總統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