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航罷工看台灣勞權
王柏棟
2015-10-07 16:41

 根據《蘋果新聞》報導,法航(法荷航集團 Air France KLM)在當地時間周一宣布公司的重組計劃,預計裁掉兩千九百名員工,原先在場外抗議的一百多名員工,無預警衝入會議室阻撓會議,對多名主管飽以老拳,主管們的襯衫被撕爛,只能倉皇的翻越鐵絲網,逃離現場。

 

目前已有四個工會號召員工發動罷工,法航表示,雖然不知道會有多少員工罷工,但飛機班次一定照常運作,法航的管理階層則表示,對於太過激烈的抗議行動,會採取法律途徑。

 

法國人對勞工權益的爭取意識如此強烈,我們來看看社會觀察家台灣鄉民怎麼說:

 

鄉民A:「在台灣,只有抗議的群眾會被撕爛。」

 

鄉民B:「沒有競爭力,一群暴民。」(似乎是反諷的再反諷)

 

鄉民C:「羅馬浴場耶。」

 

鄉民D:「法國人都很Nice的,這當中一定有什麼誤會。」

 

根據法律扶助基金會的報導,自1996年起,台灣有多間紡織與電子公司突然關廠歇業,而雇主未清償先前對勞工積欠的薪資、資遣費、退休金就潛逃離境,這群勞工大多年事已高,也不懂得該找誰求償,於是這群阿婆阿公組成「全國關廠工人連線」到處靜坐、絕食,最激烈的行動應屬於曾茂興的臥軌行動。

 

原先勞委會答應會「代位求償」,也就是先給他們錢,再向惡意倒閉的資方求償,但勞委會怠惰行事,還在101年要求勞工償還積欠的「貸款本利」,才引發關廠工人如此激烈的行動。但當時的臥軌行動惹來一片社會謾罵,指責他們是暴民,不理性,被耽誤的旅客甚至說「拖走!」「壓過去!」

 

在如此的社會氛圍底下,再多的勞工碰到勞資爭議,也只能孤單一人面對,沒有勞工的團結意識,就沒有勞工權益的保障。

 

台灣人對勞工權益的認識低落,似乎也已經見怪不怪,工會制度無法建立,勞工在職場上的談判永遠居於弱勢,遇到的苦楚只能往肚裡吞,最糟的是,有些勞工會轉而幫資方說話,認為會被資方剝削肯定是自己不夠努力、實力不足。

事實上是,有能力與資方談判的勞工,處於勞動市場的金字塔頂層,一個社會當中,永遠存在技術與知識能力薄弱的民眾,他們被稱為「弱勢勞工」,他們當然需要工作,要養家,要養活自己,但是可能因為語言隔閡、心理或生理的障礙、缺乏良好社交能力,在學校與職場上受到打壓,而不容易獲得足以與資方談判的能力,只能領取低於生活水準的薪資。

 

自2010年起,每年的第三季,基本工資會以勞、資、政三方議決,今年七月一日,由行政院核定的基本工資調漲案正式生效,漲至20008元,對此數字台灣勞工陣線及社會民主黨仍感到不滿,認為應調整至26K

 

資方認為,若調漲基本工資,但童工與一般勞工適用相同基本工資時,業界當然會選擇一般勞工,最終傷害到的,是較為弱勢的勞工族群,因此各國家都反對設立基本工資。

 

支持調漲基本工資的社民黨主任賴建寰相當不以為然,只要企業對勞動力的總需求不變,素質較好的勞工薪資自然會上升,企業不可能完全不用弱勢勞工,認為這套說詞只是拒絕調整薪資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