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撲殺!4招有效控制流浪貓狗數量
陳淀
2016-05-16 07:29

 

自有統計數字以來,台灣各縣市收容所每年大約收容十萬隻左右的流浪貓狗,而安樂死的數量從早期的八萬多到近年來的四五萬隻,2013年則降低到兩萬多,但這不包括在收容所內死亡的數量,而台灣的收容所照料問題也常鬧上新聞。

 

儘管相關報導往往罵聲連連,台灣在流浪狗處理上其實是有進步的,有賴於社會對流浪貓犬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全國TNR示範區的台南市成功控管流浪貓狗數量,終於在去年達成零撲殺的目標。

 

所謂TNRTrap(捕捉)Neuter(絕育)Release(放回)的簡稱,雖然不用撲殺卻很神奇地能降低流浪動物的數量。其原理是「以狗制狗」、「以貓制貓」,將健康的貓狗放回原地,藉著牠們守護地盤的天性使外地的流浪貓狗無法侵入,而且牠們因為絕育無法生產,自也不會在後門放火破壞TNR實施區的成果。 

 

原理很簡單,實施很難。

 

根據國外的研究,在沒有外來流浪貓狗移入或棄養行為的前提下,要以TNR與撲殺雙管齊下做到75%的強度流浪貓狗的群體才有望下降;若此前提不存在,不斷有移入體進入控管區(比如說棄養),那即便做到75%的強度流浪貓狗仍會持續增長。

 

而在一個2004年的電腦模擬中,更得到一個令人失望的結果:光用TNR絕對無法降低流浪貓狗的數量,除非以撲殺為輔助。

 

上述兩項不是說要控制群體數量非動刀見血不可,因為我們可以用認領養來取代殺生,只要流浪動物永遠回不到野外其效果等同於撲殺。只是說,要做到75%的強度很難,何況我們無法抑絕移入體。

 

 

 

或許我們可以退一步,先用盡一切手段將流浪貓狗控制到一定的數量之內,使每年「非撲殺不可」的貓狗數量在一定範圍內,以目前台灣每年的認領養數約在五萬五至六萬隻的數據來看 假設我們仍需要「撲殺」50%的流浪貓狗來控制群體增長率,那就代表每年我們所應抓捕的流浪貓狗數量約十萬隻左右,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用認領養全面取代撲殺。

 

 

 

只要情況控制住了,就會導向正循環台南市也不是一開始就單用TNR來控制流浪貓狗數量,而是隨著情況慢慢好轉才得以達成零撲殺的里程碑。希望這個正循環會持續下去。

 

 

 

這幾年社會大眾都喊著要TNR,但TNR要成功不能只講TNR

 

 

 

首先,它需要大範圍的區域控管才能奏效,因為大範圍的絕育才能有效降低整個族群的生育率,不然在不殺的前提下,滿溢的新生流浪貓狗終究會慢慢地填補每一個能生存的空間,達到環境承載量,這樣一來TNR就失去意義了。而要做到大範圍絕育,需要政府的強力推行與眾多有心人士的配合,這些都不容易,背後的困難一般人也難以認知。有些人會以校園實施TNR的成功來論証TNR的可行性,其實小範圍的控管很簡單,但那對於縣市級範圍的控管沒有意義;何況只要大一點的校園如東海大學,要控管流浪貓狗就會遇到困難。

 

 

 

第二,TNR需要整個社會的觀念進步才能順利推展,好比說減少棄養、以領養取代購買、對TNR理念的認同等等,而政府也須要博得民眾的信任才能增高捕捉流浪貓狗的效率,不然大家都不想把流浪動物送去收容所就很難達成75%以上的強度。(這是個兩難,因為TNR要成功有時須輔以撲殺,而撲殺政策又會使民眾不想配合捉捕)

 

 

 

第三,TNR須擔保流浪貓狗大量減少的終極目標,不然仍會被反對流浪貓狗存在的人質疑,好比說難以避免的流浪狗攻擊事件,以及流浪貓狗對其他野生動物的威脅。事實上,某些先進國家正因為無法接受街頭有流浪狗的存在而拒絕TNR

 

 

如果TNR的成果推展緩慢,民眾的反對情緒就會推動撲殺政策,而且他們站得住腳,尤其在生態保護這一層面,為了流浪貓狗的生命權而犠牲某些野生動物的未來是不合理的。

 

 

 

第四,TNR要提高捕捉的效率其實有很多「眉眉角角」!好比有些志工分享,要誘捕的前幾天降低餵食量,使流浪貓狗在誘捕當天容易被餌食引誘。想一想,雖然大部份的人都有TNR的相關知識,但如果沒有投入這個圈子,我們看到流浪貓狗也只有拍拍摸摸跟拿東西餵牠們而已,根本無益於控管。除此之外,我們也不會花心力去宣導TNR,也不懂得闡述TNR為何重要、需要什麼觀念的配合?

 

比如說,教導民眾如何降低被野狗攻擊的機率也有利於消靡民眾抵制零撲殺的動機但這些對於TNR的推行都很重要。所以說,要讓TNR快速地推展成功還需要強力的宣導,讓整個社會積極起來。

 

  

 

台灣是個小島,比起其他大國實施TNR我們有優勢。如果我們持續努力,落實「領養取代購買」、完善地結紥、杜絕棄養,「全國零撲殺」的目標或許並非遙不可及。

 

 

 

 延伸閱讀:女神們在夏天最討厭的14個尷尬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