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在英國的超市買一包樂事(Lay's)洋芋片、或者在澳大利亞的街頭吃一頓漢堡王(Burger King),照著慣有印象的品牌Logo去找的話,你會發現這兩個源自美國的著名品牌竟然無跡可尋。事實上,它們可能就在你身邊,只不過換了個名字。至於原因,有的是為了尊重當地市場的語言習慣、有的則是原有名稱在該國已被註冊,協商未果後,只能改頭換面再進入新市場。
一、肯德基(KFC)
在加拿大的魁北克,你會看見路邊的連鎖快餐店招牌上,除了熟悉的上校爺爺以外,還有另外三個陌生的字母「PFK」。不用懷疑,它是貨真價實的肯德基。
由於當地的官方語言為法語,且魁北克人十分重視法語的純正性,因此肯德基在當地審查機構的要求下,不得不將原本的「KFC」(Kentucky Fried Chicken)改為法語直譯版「Poulet Frit Kentucky 」,縮寫為PFK。但有意思的是,法國本土的肯德基反而按照英語翻譯,仍然叫做KFC。
二、健怡可樂(Diet Coca)
雖然被很多人評論為「口味像止咳糖漿」,但健怡可樂(Diet Coca)還是憑它時髦的外形以及相對較小的熱量攝入,得到了不少可口可樂粉絲的青睞。而在世界上不少地方,健怡可樂除了叫Diet Coca以外,還被稱作Coke Light。
Diet Coca和Coke Light雖然在口感上幾乎沒有差別,甚至有時候會在同一貨架上售賣,但根據美國科技網站Business Insider報導,由於個別國家依舊在「Diet Coke」中使用致癌物質「環磺酸鹽」(cyclamates)來增加甜度,所以在國外想喝健怡可樂的時候,記得點名買「Coke Light」。
三、凌仕(Lynx)
還記得冠希哥復出後代言的這款男士用品嗎?這款於2011年進入中國的男士護理品牌,為聯合利華旗下產品。
作為全球領先的男士護理品牌及全球最大的男士日用香水、沐浴露品牌,凌仕(Lynx)最早於1983年誕生於法國的艾科(AXE),後者在歐洲眾多國家保持市場佔有率第一。之所以在中國大陸地區和香港地區將名稱改為凌仕(LYNX),是因為「AXE」已於1996年被家庭洗滌劑產品「斧牌」搶注為洗潔精品牌了。
四、歐蕾(Olay)
1949年,第一罐Olay誕生於化學家葛拉漢·武爾夫(Graham Wulff)之手,隨著產品逐漸被推向世界,歐蕾也幾更其名,在英國、愛爾蘭,歐蕾被叫做Oil of Ulay;在澳大利亞,歐蕾被稱為Oil of Ulan;而在法國、意大利、荷蘭、德國,歐蕾則被習慣叫做Oil of Olaz。
到了1999年,為了使品牌名稱在全球盡可能統一化,歐蕾的母公司寶潔集團決定將全球大部分的「Oil of Ulay、Oil of Ulan」統稱為「Olay」,而為了遵循歐洲部分德語區的語音習慣,還是保留了在該地「Oil of Olaz」的名稱,而在荷蘭與比利時,歐蕾更是被直接稱為Olaz。
五、樂事(Lay's)
如果你去了英國,會發現超市的顯眼位置總會擺滿一種名叫「Walkers」的薯片,再細看看,紅黃相間的Logo又像極了我們熟悉的另一個品牌「樂事」(Lay's)。不用覺得疑惑,雖然Walkers是由屠夫Henry Walkers在1984年的英國萊斯特成立,但早已被樂事的母公司百事集團(pepsico)收購。你可以把Walkers看成Lay's在英國的變種,同理,樂事薯片在埃及稱為Chipsy、越南稱為Poca、以色列稱為Tapuchips、墨西哥稱為Sabritas...
六、漢堡王(Burger King)
當快餐品牌漢堡王準備進軍澳洲的時候,他們意外地發現「Burger King」這個名字已經被阿德萊德的一個速食外賣店按澳大利亞法律成功註冊了,而外賣店的老闆在與漢堡王的談判中提出了一個天文數字來置換品牌名稱,於是漢堡王方面不得不將門店的特許經營權賣給了一位名叫Jack Cowin的男人,這就有了後來全澳最受歡迎的快餐連鎖品牌「Hungry Jack's」。
以上圖文,由界面新聞授權。
界面新聞只服務於獨立思考的人群,
下載界面APP鏈接:http://a.jiemian.
下載界面App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