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人必須知道這些成功的陷阱!
楊方儒
2016-12-30 17:00

在我看來,高科技這一行,沒有永遠的贏家。

 

三十年前,惠普(HP)是矽谷創新的代表,每個美國理工科系畢業生,都把惠普當作第一志願,搶破頭要進去工作。二十年前,微軟主宰了軟體世界,Windows 3.0、Windows 95全球熱銷,3C店門口擠滿粉絲大排長龍。十年前,Google成了網路新經濟的王者,不僅成功打造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更是全球最大的廣告公司。當然,蘋果贏家通吃的好光景,就更不用多說了。

 

但是,每家公司都會遭遇成功的陷阱(Success Trap)。

 

「企業總是沈溺在過去的成功經驗,選擇以陳舊的策略,來面對更具挑戰的未來環境。」在美國管理大師Peter Drucker的口中,這樣極其容易面臨進退兩難的窘境,甚至喪失市場領先優勢。我們現在都看到,惠普陷入硬體轉型的困難,好幾位CEO接連下台謝罪。微軟在作業系統上一統江湖,雖然Windows與Office仍然很賺錢,但在轉型網路與雲端上,也曾腳步蹣跚。Google在search上無人能及,但要轉型做社交,從Google Wave到Google+,都是雷聲大雨點小,雖然外界很少察覺,但Google成立迄今承認失敗的功能與服務,已經達到三位數之多。

 

我們也還要問,現在的蘋果與Facebook,站上了巔峰,但又還能夠夯多久?

 

 

 

永遠都有新的明星橫空出世,這確實是IT行業的鐵律。因為新玩家們,沒有包袱,一心就想上位,贏得全世界的眼球,但對老玩家來說,他們有人才、有預算、有資源,更有商場打滾多年的經驗積累,但選擇要做什麼、不做什麼時,卻顯得更困難了,因為有派系的傾軋、組織的笨重、政治的鬥爭,都導致大象不如跳蚤般靈活。武俠小說中所說的「劍王之王劍下亡」,或許就是最好的寫照。

 

每個人也都是一樣,會用過去的習慣招數,來面對下一輪的新挑戰。十年前,我用這一劍打遍天下無敵手,十年後未嘗不可?但是你這一招半式,可能早就被後生晚輩在網上看YouTube一一分解,早就知道了你的弱點,一直等著,就怕你不出這致命一劍。過去致命的是別人,現在致命的是你。

 

Peter Drucker在《創新與創業精神》(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一書中強調,企業的主要功能就是創新。他認為,一個企業只提供單一經濟產品與服務是不夠的,企業必須提供更好及更多的產品與服務:企業不一定要越來越大,卻必須不斷地愈來愈好。如果不創新,沈溺在過去的榮光當中,面對新崛起的對手,後果自然很可怕。

 

 

一直以來,台灣談創新,刻板印象多半停留在產品、技術上,忽略營運模式(Business Model)也該創新。經濟學上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是,把冰箱賣給愛斯基摩人,「防止食物結凍」,也算是一項創新。把冰箱當作防止食物變得太冰的工具,是找到了一個新市場,雖然就技術上而言,冰箱是一個舊產品,但在市場上,是多了一項創新服務。簡單的說,創新同時是矛與盾,新創企業可以憑創新一步登天,長期領先的市場霸主,也可以靠創新鞏固競爭優勢。

 

向上提升?向下沈淪?這確實是永遠在考驗年輕創業者與經理人的大哉問。關鍵在人,事在人為。事實上,每一個人都該思考,what should be done and what can be done(該做什麼,真正能夠做什麼)。這一句英文諺語,在動蕩的經濟環境中,顯得更有價值了。